理论教育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武汉市下辖的部分区级政府、机关单位对历史文化遗址缺乏系统性保护规划,致使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存被迫拆迁,遭到损毁。长此以往,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势必呈现衰微趋势,这也是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然而,目前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手段较为落后,保护路径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消失。一方面,武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手段落后,甚至部分遗址缺乏有效的保护。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历史遗址、工业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系统性保护规划、保护手段落后、经费投入有限等,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发展。下文将详述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缺位,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历史文化资源因其独有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成为当地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地方政府、相关单位、部分民众对新形势下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当前,武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大多只注重单个遗址、遗迹的片段式保护,各行政区域范围和历史发展脉络等层面的整体性保护相对缺乏。

从政府层面来看,历史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属于公共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属于公共文化建设,政府对其保护应起主导作用。一方面,武汉市下辖的部分区级政府、机关单位对历史文化遗址缺乏系统性保护规划,致使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存被迫拆迁,遭到损毁。例如,由于缺乏系统性规划,武汉市还有部分历史遗址、遗迹因资料匮乏或周边商铺林立、人流量大,建筑物混杂,难以管理,保护范围较难界定,保护工作相对困难。部分片区在保护历史遗址时也仅仅局限于其管辖范围的历史遗址,对周边相关遗址的保护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单位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例如:虽然武汉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数量众多,但还有一部分历史文化遗址未设置完善的保护举措,部分历史文化遗址被开辟为建筑用地、林地或农田,有可能面临进一步被“开发”、被“损毁”的命运。事实证明,相应的管理部门对此现象认识不足,缺乏中长期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

从民众层面来看,民众作为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受益者,他们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较大程度影响着该资源的留存。但是,武汉市部分民众因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认识,认为个人眼前利益大于集体利益,随意侵占、损毁、转卖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部分民众认为保护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是政府的职责。这些错误意识阻碍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展开。调研发现:武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于武汉的历史文化资源了解较少,有的只是知道名字,比如黄鹤楼、宝通禅寺、八七会议旧址,但对于历史遗址的历史却知之甚少。长此以往,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势必呈现衰微趋势,这也是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综合考量,在这种社会氛围以及社会意识的主导下,要想形成个人对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文化自觉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二)手段落后,保护路径相对单一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是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资源,它有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武汉现今留存的大量历史文化资源大多年代久远,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然而,目前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手段较为落后,保护路径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消失。(www.daowen.com)

一方面,武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手段落后,甚至部分遗址缺乏有效的保护。对于有形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言,如历史遗址,随着时间的流逝,久经风雨侵袭,面临房屋老化、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的难题。据调查,武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虽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归元禅寺、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旧址等,但是还有很大比例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手段落后,保护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被列为市(县)级别的历史遗址、遗迹和部分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多基础设施老化、设备功能不全,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对公众的吸引力有限。甚至很多历史遗迹都找不到原址,只能通过翻阅文献资料获得部分零碎的介绍。长此以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可能面临被损毁消亡的境遇。另一方面,武汉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路径相对单一。随着武汉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智慧化”已迅速进入武汉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现代化保护手段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就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路径而言,很大一部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还是采取传统的法律保护、档案式保护等手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相对单一的保护手段很难吸引游客眼球

(三)管理滞后,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目前,武汉历史文化资源遗址、遗迹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各单位自成系统,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同时历史文化层面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不足现象较为突出。

一方面,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缺乏相对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建设。很多历史文化遗迹、遗址虽然由政府文化局或相应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但仅限于“立碑保护”或只能保证其基本日常运营,对于富有建设性的保护措施或者馆舍展示方案并未过多投入管理运营。而且,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并未及时上报,未设标志牌或保护标志等。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滞后也进一步弱化了对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大部分历史文化遗址已经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由于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的界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大范围的联力保护。例如:武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分布于全市各个地区,各区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

另一方面,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专业化管理人才不足。在人才引进方面,武汉市政府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相对不足,专业化人才的缺位进一步限制了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武汉相当数量的遗存正被毁坏或随意拆除。如很多濒临倒塌的革命旧址和革命建筑物亟待抢救维修,却面临无人管理的尴尬境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跨学科、交叉型文化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太合理,如: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学等相关课程只局限于学习本专业课程,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即便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由于师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不成熟也进一步影响了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地方历史遗迹保护工作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进一步制约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