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被提出来并加以利用的,学界对文化资源的界定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文化资源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不是“文化”与“资源”的简单叠加,也不单纯地等同于“文化”或者“资源”。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一方面,不同时期,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会有不同的解释;另一方面,从不同视角对文化资源的性质进行界定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一)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作为文化重要表现形态的文化资源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大多只能对其进行概念性的描述。给文化资源下定义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人类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学界对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在我国,“文”与“化”同时使用,首见于战国末年的《周易·贲卦·彖传》,该文对“文化”做了定义和解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虽然此时“文”与“化”是分开的,但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在学习了人文精神后,就会产生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力量,从而达到教化人心的作用,这大概是我国古代最早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构成整词始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在这里是与武力相对应的,强调人文教化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东西方对“文化”也有不同的理解,西方的“culture”源于拉丁文,有敬神、耕种、练习、留心等含义,总的来说是通过人类的努力来摆脱自然的束缚。西方对“文化”的经典阐释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来的,他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这是第一次给文化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这一界定成为后来学界研究文化的一个基本范式。我国不少学者对文化也有阐释,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文化之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可见,“文化”一词在东西方的最初含义差别较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差别逐渐缩小,产生了基本共识,即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资源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不同学者对其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姚伟钧(2015)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积淀所形成的,通过文化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建的,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3];吴圣刚(2005)从人类需求角度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4];程恩富(2007)认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及文化生产所必需的环境条件”[5];欧阳友权(2006)从文化资源特征角度认为,“文化资源是能够突出原生地区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进步活动痕迹,具有地域风情和文明传统价值的一类资源”[6];秦枫(2014)从文化资源作用的角度认为文化资源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以物质和精神文化为内容,能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生产对象、创意基础和环境条件,并能创造物质和文化财富的要素组合[7]。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对文化资源概念的理解可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文化资源从属于文化,其中包含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第二,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产生价值的特定文化形态,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文化资源;第三,文化资源是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资源支持;第四,文化资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更多的文化形态融入文化资源之中,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日益丰富。
本书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资源和要素,优秀的文化资源能够推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从文化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出:一方面,文化资源是由文化要素组成的,包括物质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等,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政治和经济价值,文化资源可以为政治服务,国家可以通过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如果对文化资源进行资本投资,进行市场化运作,还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二)文化资源的性质
性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属性。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关于文化资源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阐述,董雪梅(2013)从文化资源的载体和层次角度出发,认为文化资源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首先,文化资源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其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相互混合在一起;其次,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最后,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高宏存(2014)从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角度分析了文化资源的性质:文化资源具有动态性,文化资源的精神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的;强大的再生性,使开发文化资源非但不会消耗文化资源,反而会产生新的文化资源;附着力极强,文化资源必须依附在其他物质形态上才能表现出来[8]。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文化资源的属性较为复杂,不像物质资源那样只具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相关属性,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既可以以实物形态存在,又可以以抽象形态存在。但从狭义的角度看,文化资源本质是以精神、理念等观念形态存在的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具有持续性的精神财富,与其他物质资料不同,它更多属于“观念上的财富”[9]。因此文化资源的性质要比单纯的物质资源的性质更复杂。本章从文化资源的概念出发,从文化性、资源性、社会性、经济性等层面阐释文化资源的性质。
1.文化性
文化资源是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组成的,其文化属性显而易见。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所赋予的,这种创造活动与人类的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了某种精神内涵[10]。文化资源的文化性主要通过内涵和形式两个方面表现。
文化资源的内涵是文化资源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出的是人类的某种意志和价值观,它是按人类社会的意愿和要求创造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文化的这些特性。牛淑萍(2012)认为,以一种文化形态作为表征的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凝聚而成的,通过文化的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建[11]。可见,文化资源内涵的本质就是其在形成创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观。(www.daowen.com)
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在形式上一般以某种文化形态来表现,主要通过承载有文化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物质载体表达。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主要是人类的文化技能和文化能力,比如绘画传递的是画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表达,舞蹈者通过舞蹈动作这种社会实践,传递的是舞蹈本身所体现出的内涵价值,诸如歌唱、演奏等都是通过承载有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物质载体主要承载文化属性的具体物质形态,比如石刻、建筑、书籍、书画、工艺品等,通过具体的物态来传达该物质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文化资源的内涵正是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或物质载体传递文化价值的深层含义,这也是文化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独特之处。
2.资源性
文化资源具有资源的一般属性。资源通常是指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能够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当前,学界一般把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资源,指在人类生产劳动中能够被加工成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自然要素,如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环境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12]另一类是人文社会资源,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产生的非物质形态的资源。文化资源从这一角度上来讲属于人文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来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而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精神性资源,它无处不在,贯穿于人类社会整个发展历程之中,具有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首先,文化资源在精神上具有教育熏陶的作用,无论是有形的文化资源还是无形的文化资源,都是通过传递其文化价值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例如语言、宗教、法律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精神层面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语言可以使人类交流,宗教是人类的信仰,法律是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工具;其次,文化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开发的产业价值。一方面,无形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有形的创作将其展现出来,既可以传递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影视改编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现代的影视改编从而展现在大众面前。另一方面,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可以进行商业旅游开发,比如武当山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物质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道教特色,通过商业开发,建成风景区,其产业价值得到凸显。因此,只有不断发掘文化资源内在的资源特性,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才能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造福社会。
3.社会性
文化是人类创造和特有的,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资源也如此。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客观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文化资源则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化资源,我国古代《周易》中讲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对文化资源社会性简明扼要的阐释,充分说明了文化资源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被社会创造的,它从开始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文化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创造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社会属性。
人类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显然是与人类的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赋予了这些文化资源以社会属性[13]。文化资源上铭刻着人类社会活动的烙印,这些创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例如建筑、服饰、工具、食物等,又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例如语言、文字、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等。这些文化资源渗透到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行为,如历史建筑是古代社会实践的产物,古代的皇宫建筑不是一个人能够建造的,是成千甚至上万人集体劳动的成果,是社会化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宗教的传播是靠着无数信徒通过社会活动,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自产生后即被人们所利用和开发,反过来文化资源的发展也受到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可见,文化资源一旦脱离了人类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4.经济性
文化资源具有经济属性,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探其原因,一方面,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文化资源,比如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曲艺等,由于时间久远、自然或人为破坏、传承人缺失等各种原因,日益减少而成为稀缺资源。越是久远的文化资源,蕴含人类的人文因素相对较多,越具有丰富的价值。另一方面,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独特性,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每一类文化资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特性使其具有明显的垄断价值和品牌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商业化开发,如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文化资源的经济性。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支撑,文化产业是将文化资源用于产业运作的活动,它注重文化活动本身的产业属性。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不断与影视娱乐业、旅游业、广告业、会展产业、信息业等其他产业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当一个地区文化资源较丰富的时候,旅游业往往比文化资源相对较贫乏的地区要发达,该地区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相对突出。如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革命资源丰富,这里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革命遗址,有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伟人旧居,还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这些都是开发红色旅游的最佳资源。通过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