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时髦,引领新潮流

创新时髦,引领新潮流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张园集会,当场剪辫者达300余人。清末民初之际,内地妇女缠足正当炽烈之时,在上海放足却已成了摩登。海派文化氛围中的上海人最乐于追模,这种心态无疑是“流行”得以存在的前提。求异又是产生新的流行的条件。正是基于海派文化氛围中上海人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上海服饰才具有了勇创新时髦、帅先新潮流的特点。与以往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已经密切注视国际服饰潮流的最新动向。

创新时髦,引领新潮流

海派文化氛围中的上海人,敢为天下之先。他们把握时机,适时超前,剪辫、放足便是最好的例子。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张园集会,当场剪辫者达300余人。9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剪辫。清末民初之际,内地妇女缠足正当炽烈之时,在上海放足却已成了摩登。到了20世纪90年代依然如此。有句话说“上海人什么都敢穿”,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1994年夏季,上海女性的穿着时尚露肩裸背,透视装也已风行街头,装饰性内衣正羞羞答答地走来,老年妇女的服装也变得“花里胡哨”。

海派文化氛围中的上海人最乐于追模,这种心态无疑是“流行”得以存在的前提。近代,穿着西装成为一种时髦,有钱人纷纷去“亨生”、“培罗蒙”订制,普通职员手头拮据,便去“淘西装”来迎合时尚。20世纪20~30年代,洋妇人、阔太太、影戏明星、交际名流,一味追求新奇眼饰,寻常人家的女子也不甘落后,不惜一切,三千家当,两千几要穿在身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服热、前克热、时装热、美容热、首饰热..热浪滚滚而来。1994年8月一次服装展示会,几天内便引发一场波及面不小的针织服装热。

海派文化氛围中的上海人,同时有着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强烈的求异心态。求异又是产生新的流行的条件。上海人是喜欢穿新奇服装的,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审美观念和自己的身材条件来选择服装,从而推动了上海服装的不断改变。据资料显示,20世纪20~30年代,旗袍的款式就达几十种乃至上百种,袖子的有、无,领子的高、低,下摆的升、降,以及开叉的方式、面料的选择、饰物的繁简,每一个变化都表现了穿着者追求个性,表现自我所留下的痕迹。近年来,人们对表现自我、体现个性越来越注重,“穿什么由自己决定”成了人们共同的观念。适应这一需要,上海每年都有几千种新款式、新花色的服装;几百种新式鞋、帽;上百种首饰、化妆品投放市场。正是基于海派文化氛围中上海人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上海服饰才具有了勇创新时髦、帅先新潮流的特点。(www.daowen.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一特点表现得尤其充分。20世纪90年代各种传媒不时提供有关流行的信息,“今天流行什么”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已经密切注视国际服饰潮流的最新动向。国际流行色、国际流行面料、国际流行款式已经不再那么陌生。由于人们自我表现心理的日趋强烈,也由于“流行”的迅速更新换代,又由于流行中主流的模糊和非主流的活跃,从局部、从微观去观察当今上海的服饰特色,似乎又令人不得不作出这样怪异的判断:今天的上海服饰没有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