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服饰变迁:古代到现代,崛起为中国服饰中心

上海服饰变迁:古代到现代,崛起为中国服饰中心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绣”是古代上海对于服饰的另一大贡献。第一套中山装诞生于上海。新式旗袍也产生于上海。改革开放后,上海人的服饰再度辉煌,“西服热”、“夹克热”、“羊毛衫热”、“牛仔服热”、“羽绒服热”..热潮一个连着一个。上海服装以其款式的新颖入时、质料的高档精美,工艺的娴熟考究而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赞誉。“穿在上海”——上海成为全国的服饰中心,领导着中国服饰发展新潮流。

上海服饰变迁:古代到现代,崛起为中国服饰中心

自从元代黄道婆改革纺织技术以后,历经元、明、清,古代上海地区成了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苏州河以南的松江府,“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苏州河以北,不属于松江府的今嘉定、宝山地区,棉纺织同样十分发达。“三梭布”,又称“三纱布”,产于松江,幅宽3尺余,质地细密,明代弘治以前皇帝所穿的贴身内衣,都是用三纱布制成的;“丁娘子布”,又称“飞花布”,创始于淞江女子丁氏,后来在嘉定县一些地方也大量生产。这种布纱细、工良、光洁、细软,清初著名文人朱彝尊称赞它“晒却浑如飞瀑悬,看来只讶神云活”。此外如“精线绫”、“药斑布”、“紫花布”、“兼丝布”、“斜纹布”、“棋花布”、“云布”、“红纱官布”等,都以其精美无比而称绝于一时,为远近所争购。“顾绣”是古代上海对于服饰的另一大贡献。顾绣,又叫“露香园绣”,源于明嘉靖年问顾氏露香园,生产时一根丝线可擘分成40余细支进行绣作,作品有“用线细,行针密,色彩丰富,不留针痕迹”之誉,所绣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一时“震溢天下”。

古代上海,只是在衣料生产和刺绣上领先一步,进入近代,上海人在穿着打扮方面更是领先潮流。

西服在中国最早就是从上海流传开的。随着大批西方人的来沪和留学生的留洋归来,西服热在上海逐渐兴起。最初,外国商人在东百老汇路和南京路外滩一带开设西服店,随即上海的裁缝师傅学会了西服缝纫方法,开始制作西服,并因而产生一支以精于制做西服而闻名的“红帮”裁缝队伍。1896年“和昌西服店”在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开张,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西服店,尔后,“亨利”、“荣昌”西服店也相继开张。由于这些西服店大多采用高档面料制作西服,且工价昂贵,一般职员望洋兴叹,但为了面子关系又不得不穿西装,于是产生了专供人们淘西装的旧衣服商店。虹口吴淞路是旧西服商店的发源地,1914年旧西服店就在那里出现,后来林森路(今淮海路)也相继兴起旧西服业,与此相对应则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价格昂贵的新西服商店。

第一套中山装诞生于上海。1911年底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回国,曾在位于南京东路西藏路口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号”,定制过几套西服,甚为满意。有一次,他带来一套日本陆军士官服,要求以此为基样,依照他的意囱,做一套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袋盖做成倒山字形笔架式,称为笔架盖,钮扣为5颗,象征五权宪法。孙中山试穿后,认为简朴庄重,大为赞赏。后来就以此定型,称为中山装。

新式旗袍也产生于上海。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即风行上海,并影响全国,在1935年—1936年之间还流传到美国。(www.daowen.com)

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是上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服装,它们都始于上海。其实又何止于此,诸如放足、剪辫、烫发等等,上海都开了中国风气之先。

建国后,人们追求朴素而富有生气的服饰,时装、高档服饰无人问津,布制的人民装、列宁装、俄罗斯裙却风行一时。1956年1月,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的提倡下,为了丰富和美化人民的衣着,上海服装行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服装设计,举办展销活动,上海服装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夏季有各式短裙连衣裙、花色衬衫、旗袍、刺绣服装;秋冬有青年装、两用衫、前克衫、西装、中西缎子布棉袄、长毛绒大衣、皮猎装、派克风雪大衣等,新款、新式不断出现,显得五彩纷呈。可是在“文革”期间,极左思潮使上海眼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单调和沉闷:“老三色”(蓝、白、黑),“老三装”(中山装、青年装、军便装)一统天下,其他种种新款、新式,都被列入“奇装异服”,都是“封、资、修”,闻名中外的特色服饰商店被迫改换门庭。

改革开放后,上海人的服饰再度辉煌,“西服热”、“夹克热”、“羊毛衫热”、“牛仔服热”、“羽绒服热”..热潮一个连着一个。同时,“烫发热”、“美容热”、“首饰热”、“绣品热”、“时装表演热”,也相继走进人们生活之中。上海服装以其款式的新颖入时、质料的高档精美,工艺的娴熟考究而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赞誉。“穿在上海”——上海成为全国的服饰中心,领导着中国服饰发展新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