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名店的招牌,离奇古怪只能收一时之效,真正名店的金字招牌都是“干”出来的,即通过长期的有特色的优良服务,才使自己的商店立于同业之巅的。这种有特色的优良服务,也是上海商业文化的一部分。
上海商店经营之道之——信用第一。
上海最负盛名的照相老店是“王开照相馆”。王开是广东人,他以自己的名字作招牌,珍惜招牌也就是珍惜自己的名誉,故他坚持信用第一,使自己商店的招牌成为“名牌”。抗战前后,上海有照相店300多家,为了做生意,有的以折扣或赠品招待生意,有的用跑街去硬挖顾客,但“王开”则坚持“技术槽到、信用第一”。他每天第一步的工作,便是把前一天拍好的照片逐张检查,稍有不合格之处,一律予以重拍重印,绝不蒙混马虎。所以,王开照相馆拍出来的照片,往往经过10年、20年,仍不褪色泛黄,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上海商店经营之道之二——明码标价,划一不二。
上海最叫得响的绸布店之一便是“协大祥”。“协大祥”3字也只不过表明了开业者的良好祝愿而已。它之所以成为名店招牌,是它坚持了“明码标价,划一不二”的做法。(www.daowen.com)
协大祥的料子,每一种都用标签详细地标明了品质与价码。顾客来买料子,无论是丝绸呢绒还是布料,售货员都实尺实码量给顾客看,而且不是量一边,而是两边都量好后,才下剪。有一次,协大祥老板的一位至亲来店里剪料子,要店里打个折扣,账房见是老板的长辈亲戚就同意了。但老板知道后,批评了店员与账房,并自己摸钱填补了折扣差额,还明令规定今后无论何人在店里买料只能有一个标价。如此一来顾客对协大祥店里料子的价钱就十分信任了。
上海商店经营之道之三——选料顶真,做工考究。
逢到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团子,上海人最容易想到的便是“乔家栅”。
乔家栅原是上海南市的一条小马路。70—80年前,这里有个叫李益高的卖擂沙圆子很出名,后来李与旧友王汝加合资开了爿“永茂昌”糕团店。当时的招牌上在“永茂昌”3字后,还标有“从乔加栅迁来”几个字,未几因营业不佳,王、李拆档,李益高把招牌劈开,拿走了“永茂昌”3个字。王汝加独自在襄阳路开出爿新店,就拿旧招牌将头里1字及尾上2字斩去,剩下“乔家栅”3字便作了店招。此外无吸引人之处。但王汝加以为,要“做”出招牌,必须商品优质;要商品优质,必须“选料顶真,做工考究”。为此,他做粽子,必要用丹阳的通遍白糯,崇明的红赤豆和上好的腿肉白膘,加上重糖重油,裹以徽州的粽箬丝草,只只做得大小一样匀落,蒸好后不漏米不漏汤,成为又香又软又松的湖州枕头粽。从此,上海人几乎都知道乔家栅的粽子。“乔家栅”这一旧招牌上的地名,使成了上海滩上的响当当的名招牌了。上海商店经营之道之四——包退包换,老小无欺上海最早的眼镜店是“吴良材眼镜店”。吴良材是清代道光年间该店老板的名字,并无招人之处。而且在上海话中“吴”与“无”是一个音,所以这店名其实还有“无良材”的消极意义在内。但是该店造出的眼镜不仅用料考究,制法精良,更突出的是坚持了“包退包换,老小无欺”的经营作风,赢得了上海广大顾客的青睐。有位中学生慕名到“吴良材”配制了一副眼镜,到取镜的时候,陪同来的家长突然感到眼镜框架太朴实,坚持要换成有气派的金丝边式的,“吴良材”二话不说,答应调换。第二次是这中学生一人来拿了,他还是喜欢原来那副朴实的框架,“吴良材”照样二话没说又给换回来。如此经营作风,服务态度,怎不使普通的“吴良材”3字,成为上海眼镜店招牌中的名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