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滩近代建筑博览,沙逊大厦震撼亮相,预见外滩远东大都市!

外滩近代建筑博览,沙逊大厦震撼亮相,预见外滩远东大都市!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于1928年的沙逊大厦是一幢10层、部分13层的钢架结构大楼,大部用花岗石砌筑,外形简洁明朗,属近代西方建筑形式,受到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外滩的建筑群仍将往南延伸,让这段繁华地带与16铺轮船码头接拢,这该是可以预料的外滩前景。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外滩近代建筑博览,沙逊大厦震撼亮相,预见外滩远东大都市!

今日外滩矗立的高楼大厦,已经不是19世纪中叶早期出现的那种2—3层砖木结构的房屋,也不是20世纪初期那种简单的5—7层钢筋水泥建筑,而是10层以上钢骨框架结构的新式大厦。但这些建筑物无一不是沿袭着西方建筑发展经过的道路。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19世纪末,在钢筋水泥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1920年的治和洋行大楼(今北京东路外滩上海外贸大楼),即采用的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式样。入口处的希腊科林沁柱式门廊,外形便具有巴洛克式和仿文艺复兴式。1915年建成的亚细亚火油公司(今中山东一路1号上海冶金设计院),原先为7层,后加了1层,外形便为巴洛克式风格。1906年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属居住大楼,它多采用仿文艺复兴式,以表现其平稳、安逸。而1910年的英国总会(今东风饭店),所采用的是巴洛克风格,可以表达建筑的娱乐和游玩性质。1927年重建落成的江海关大楼,从早期的古庙式,到19世纪末期的西洋式建筑,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式。外墙用金山石作墙面,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望去气魄伟岸,一扫中期西洋式的那种接近庭院式建筑的格局。

建于1928年的沙逊大厦(今南京路外滩和平饭店北楼)是一幢10层、部分13层的钢架结构大楼,大部用花岗石砌筑,外形简洁明朗,属近代西方建筑形式,受到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它的外部虽不重雕琢,而内部却装饰得豪华无比。它的各层设有不同国家风格的住房,其中有德式、印度式、西班牙式、法国式、意大利式、英国式、中国式、美国式等。汇集了9个国家不同风格的装饰和家具。沙逊大厦在当时外滩的众多高楼中,为最高的一座,它的墨绿色金字塔形的楼顶,可谓是遥遥领先的群楼之冠。所以,1934年国民党政府拟在沙逊大厦旁建造34层的中国银行大楼时,沙逊蛮横阻挡,不许在他的大楼旁建造超过沙逊大厦的金字塔顶。软弱的国民党政府在自己的国上上竟作了耻辱的让步,将银行大楼削减为16层,终未超过沙逊大厦塔顶的高度。(www.daowen.com)

在外滩,当年沿黄浦江自北向南迤逦延伸排列的大楼有英国领事馆(大门正对外白渡桥)、怡和洋行、老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建于圆明园路)、奥古斯丁·赫尔德(琼记)洋行、迪克逊医所、董氏兄弟洋行、颠地洋行、海关旧署..这些外国洋行大楼建筑,正是西方建筑史上从文艺复兴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今天这些大楼映衬着放宽的新滩和建在延安东路外滩的人立桥、新轮渡口、外滩公园,点缀着草坪树木,迎着波涛汹涌的黄浦江和江上的远洋轮船、运输客轮以及点点渔船,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图画。延安东路外滩往南一线,也在改变着原来的旧貌,陈迹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外滩的建筑群仍将往南延伸,让这段繁华地带与16铺轮船码头接拢,这该是可以预料的外滩前景。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