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一对火焰般的太阳鸟刚飞出林盘,胡锦矗就带人马出发了。这天,他们没有找到大熊猫前天晚上下榻的地方,只发现在清清的溪流边,有几处大熊猫的新脚印。
于是,他们连带的干粮都顾不上吃,就跟着大熊猫的脚印,一股劲往前追,直到山麻雀争睡觉地盘,把山都惊动了,大家才慌着往回赶。他们回到驻地时,已经12点,胡锦矗很困倦,不想吃,不想喝,衣服也不想脱,就钻进了被窝。
但是,他睡不着。
后来,调查队买来猪肉打牙祭,胡锦矗将骨头放进火塘,烧得嘶嘶作响,香味随风远溢。不一会儿,一头健壮的大熊猫走出竹林,望向飘烟的地方,探头探脑地走近,抓起一根未烧着的骨头就迅速离开了。
胡锦矗追踪过去。大熊猫含着骨头,坐下来正要吃,林中跑出一群狼袭击它。那大熊猫一反温文尔雅的常态,一屁股坐在地上,怒目喷鼻。馋涎欲滴的恶狼们,一齐扑上来。它一声怒吼,吓得狼全朝后退,它趁机一闪爬上了大树。恶狼们只能干瞪眼一阵,无可奈何,只好溜走。以前,他弄不明白,为什么大熊猫总是要选择在大树多的地方栖息,夜间也要在大树下住宿。现在,他清楚了,这是大熊猫为了防备天敌袭击它。
胡锦矗看到大熊猫有对付天敌的出色本领,感到十分快慰。然而,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当调查队走到九龙山时,一头大熊猫病态十足,坐在小溪边,看见人也一动不动。见大熊猫病情严重,胡锦矗当机立断,把它搬到驻地去治疗。可惜,他们所带的药物不奏效,那可怜的大熊猫还是死去了。(www.daowen.com)
这是一个难得的研究机会。胡锦矗亲自操刀,解剖大熊猫的尸体。它有着较大的头骨、发达的嚼肌,以及有力的臼齿,很适合咀嚼坚韧的竹子。它的肠子却比一般草食动物短,只有它们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长,因肠道短,大熊猫吃竹子不能充分消化,只能吸收少部分营养物质,大量的纤维几乎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难怪它每天要吃那么多竹子,排那么多粪便。肠和胃里蛔虫成堆,他逐条点数,大大小小有2000多条,这是置大熊猫于死地的祸根。他取了样,留了标本。他觉得,这些是重大的发现。
往后,凡是有死去的大熊猫,不管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发现的,也不管翻山越岭要走多远,哪怕已经腐烂发臭,他都要跑过去解剖。那些死去的大熊猫中,被蛔虫断送性命的占相当大的比例,他粗略统计,每年死于蛔虫病的大熊猫不下20只。
对此,胡锦矗很痛心。他着手重点考察,一条沟一条沟地考察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发现大熊猫感染蛔虫病,几乎都发生在接近有人烟和农耕地的地方。于是他得出结论:大熊猫感染蛔虫病是由于栖息地与人的生活范围太接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所致。
1975年夏天,胡锦矗领着师生到龙门山脉调查时,发现岷山地区大熊猫的主食箭竹成片死亡,生活在这一带的大熊猫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他立即向省林业厅报告。随后,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拨出大笔专款,抢救大熊猫,调查队也投入了战斗。之后,胡锦矗经过广泛调查,发现四川有20种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并发现凡是因竹子枯死导致大熊猫受灾的地方,那里的竹子种类都很单一;相反,竹子种类较多的地方,一种竹子枯死,别的竹子照常生长,大熊猫不受饥荒,生活安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大熊猫常闹饥荒的地方,可人工培植增加竹子的种类,改变那里竹子生长的布局结构,从根本上解除大熊猫的饥饿困境。
胡锦矗率领调查队,在大熊猫的家乡接连奔波了4个春夏秋冬,岷山、邛崃、大小相岭和大凉山的高山深谷都有他们留下的脚印。胡锦矗本来身体很壮实,每进山考察一次下来,体重就减轻20多斤,肚子缩小,脸盘精瘦,眼睛变大,人们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他“外星人”。可是,他毫不在意,调查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仍留在调查队,当领头雁,坚持干到底。他对大熊猫生活区的自然生态,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种群分布、数量和处境等都有深入了解,第一次弄清了我国大熊猫资源有两千多只。他的艰辛劳动,为保护大熊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直接促成了国家在大熊猫分布比较密集的几个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境内的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都受到有效的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