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老妪善举:退休金倾囊救大熊猫

四川老妪善举:退休金倾囊救大熊猫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一位给大熊猫赈灾的“捐献迷”。可喻清珍就不同了,她已经是尽其所能,倾囊相助。从1981年起,喻清珍老人就慷慨解囊,无需别人动员,自发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捐款,给贫困地区捐赠钱粮。4月18日,她领到当月的退休金以后,留足一个月的生活费,把余下的4.2元全部邮汇给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分会秘书处,支持抢救大熊猫。这位老工人的行为感动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分会秘书处的人。

四川老妪善举:退休金倾囊救大熊猫

大熊猫受灾的紧急时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前线努力抢救,同时,全国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机关工作人员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争相为拯救国宝出力,踊跃捐钱捐粮。一封封来自城市、农村边疆的热情洋溢的捐款信件,像雪片般寄往大熊猫故乡

还有一些热心肠的人,自发在社会上发起募捐活动。南京大学生物系的同学们,拿上自制的绘有大熊猫图案的各种纪念品,到街头演讲,积极为抢救国宝募捐。上海杂技团特意一连义演5场,将全部收入捐给拯救大熊猫的事业。

从那一封封捐款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奉献的不单是一笔笔多少不一的钱,更可贵的是他们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江西省上高第三中学的师生在信中说:“大熊猫受灾,我们万分焦急,以微薄之力,尽爱国之心。”

为救国宝慷慨捐献,无疑表现着中国人拯救大熊猫的美好心愿。这里,要特别说一说一位令人崇敬的老人。

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一位给大熊猫赈灾的“捐献迷”。从1984年4月18日起,到1989年11月2日止,为抢救大熊猫,她一共捐献了967.59元人民币、211斤粮票。

此人是一位年寿已高的退休老工人。她叫喻清珍,只身住在红墙巷10号小楼上。对于一些腰缠万贯的个体、企业家来讲,捐献近千元、几百斤粮,也许是九牛之一毛。可喻清珍就不同了,她已经是尽其所能,倾囊相助。

喻清珍原是集体企业中和化工厂的二级工,每月工资37.12元。1976年,她退休以后,每月领退休金23.7元,1979年10月,她的退休金增加到26.5元,从当年11月份起又增加到31.5元。1980年,街道办事处安排她守自来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她的退休金也在不断增加。

可是,这位老工人生活十分简朴,每月的收入除去吃穿开支,还略有节余。她省吃俭用,将余下来的钱用于捐赠。

从1981年起,喻清珍老人就慷慨解囊,无需别人动员,自发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捐款,给贫困地区捐赠钱粮。

1984年4月2日,《四川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新闻:《天南地北支援抢救大熊猫》。喻清珍看到后,心里很激动,一连很多天都平静不下来。4月18日,她领到当月的退休金以后,留足一个月的生活费,把余下的4.2元全部邮汇给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分会秘书处,支持抢救大熊猫。

从那次捐款以后,她每月都要为抢救大熊猫捐赠钱粮,捐款数额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捐款数目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算很小,而且月月、年年都有捐赠,捐赠额有增无减。这位老工人的行为感动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分会秘书处的人。

一天,秘书处的高秘书穿街寻巷,东问西访,来到一个深幽的小巷,推开了一扇破旧的门,找到了喻清珍的住处。

高秘书穿过主室,沿着吱吱直响的木梯爬上楼去。捐款人喻清珍就住在这里,她家有两间房,被煤烟熏得漆黑的偏屋是她的厨房,连着的一间是搭铺和堆放东西的地方,这个屋里的东西很简单,有一张床、一张小饭桌、一口旧木箱、一条长木凳、一把旧藤椅,还有一个用绳子从楼下往上提水的木桶及炊事用具。除此以外,就再没有别的家什了。

见此情景,高秘书不忍心再接受喻清珍的捐款,恳切地劝她不要再捐粮钱了。喻清珍却回答说:“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它,保护好它是国家的需要。”

没想到这位老人把保护大熊猫的事情看得那么远大。(www.daowen.com)

高秘书不好直言叫她不再捐钱粮的原因,只是告诉她,大熊猫的灾情开始缓和,国内外已为抢救大熊猫捐了不少款,她可以不再捐了。

喻清珍则执意地说:“保护大熊猫是长期的任务,需要做的事情多得很,我一直要捐献到我死才行。”

一位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为什么对给大熊猫捐款这件事这么执着呢?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高秘书同喻清珍闲聊开了。

原来喻清珍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人。

1912年初冬,她出生在成都城内的一个店员家。父亲失业以后,把家里的被子拿出去当了,一家人夜间睡觉,连被子也没有盖的。喻清珍七八岁时就开始学织网。那时,她看见别的孩子上学读书,很羡慕他们,想一边织网,一边学认字。一天,母亲从字纸篓里为她拾回一本旧书,书的开头印着“人、手、足、刀、尺……”她拿着这本书很高兴,有空就找人教她读字认字。

后来,福音堂一位老师劝喻清珍去读书。原先,她的名字叫喻珍,是福音堂的老师给她改为喻清珍的。老师见她很瘦弱,衣服破破烂烂,一细问,才知道她每天只吃一两稀饭,赶快请她吃了一顿好吃的,圣诞节又送了她一件衣服。

喻清珍17岁与一个叫邓申元的人结婚,不久丈夫病死。后来,她又与叫喻明朝的男人结婚,一起到松潘县谋生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她的丈夫在县人民政府机关当会计,她考上了人民教师。

当时,喻清珍觉得她的一切已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当人民教师让她感到无比光荣。教室很破,她自己动手修补,学生交书籍费和学费困难,她带领学生开荒种粮来解决。她虽然文化程度不算很高,可教书育人相当尽责,到她这里来上学的学生,一学期比一学期多。

后来,她不再教书,1959年只身回到离开10多年的故土成都,在街道工业中和化工厂当工人,干活也很出色。

喻清珍一端碗吃饭,就想到她从前过的苦日子,她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社会紧紧联系起来,关心国家大事,乐意为社会公益事业出力。

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她发动自己学校的学生扎扫帚挣钱,将挣到的钱捐献给国家买飞机。有的乡邻也想捐献,但没有钱。她将自己的几万元旧币拿出来,为他人代交捐献款。

喻清珍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凡是做公益需要,她都尽其所能地去支持。平时,她很留心看报纸,发现哪个地方有困难或兴办福利事业需要支援,不等别人动员,往往有钱出钱,有粮出粮,自动捐献。

从1981年到1989年2月止,喻清珍一共捐献了84次钱粮。她手里有84张汇款单,其中有10张是保护大熊猫的捐款汇款单。

1989年5月,当时的四川省抗灾救灾指挥部捐助办公室在写给喻清珍的感谢信中说:“你向我省灾区人民捐赠100斤粮票证,我们已转送灾区人民。你这种同灾区人民患难与共的共产主义精神,使灾区人民受到莫大鼓舞,我们谨代表灾区人民向你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