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一般都很爱自己的家园,即使是大灾之年,往往也都宁愿饿死在当地,也不肯离开故土。有少数想逃命的,又被险恶的地势环境所困。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不辞辛劳,做出将它们往安全地方转移的尝试。
邛崃山脉的宝兴县灯笼沟,山石嵯峨,峡谷幽深。它背靠峭壁嶙峋的城墙岩,前后和左右山峦重叠,山顶海拔4000多米,荒芜不毛。境内湍流萦回,飞鸟不经,走兽难越。密密层层的箭竹全部枯死,生活在那里的大熊猫粮草罄尽,陷入饥饿困境。
距离灯笼沟不远的出局沟,山竹未开花,生长茂盛。可是灯笼沟的大熊猫处于绝境,出不来,它自己没法走到那里。
于是县上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经过多方考虑,决定对困在灯笼沟的饥饿大熊猫进行有计划的转移。
招引大熊猫的圈几天前就做好了。当时兼任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组长的张县长和县林业局局长亲自上山看地形,组织人将圈安置好。
大熊猫嗅觉灵敏,能够嗅到几公里远的味道,把圈刚安置好,就有大熊猫顺着羊肉的膻气味追过来了。第二天晚上,它走进圈刚动手抓羊肉,闸门“啪”的一声落下。它饿慌了,顾不上考虑周围的动静,抓住羊肉就吃。
当它填饱肚子以后,有气力了,“咔嚓”一声把圈门拉开,逃走了。
见此情形,招引的人只好将整个圈加固。可是,大熊猫也学聪明了。它第二次来时,小心翼翼,吃光圈外面引它入内的肉和骨头以后,拉下一堆粪便,表示它来过这里,又溜之大吉。
招引的人没有着急,照常行事,耐心等待。终于,第七天下午5点左右,大熊猫经过审慎考虑以后拱进了圈。
天刚刚发亮,两位招引人员上前去看,它正像热锅里的蚂蚁,在圈内打转转。两只黝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住招引人员,似乎在向他们乞求——快放掉我吧!(www.daowen.com)
二人高兴极了,立即动手捆扎,把圈进一步加固。然后,留一人守护,另一人翻山越岭,到县上打电话。
县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组织人马,带上开路用的炸药、工具和装运大熊猫的铁笼,火速赶到现场。
随后,乡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负责人、乡武装部长赶来了,村支书带领12名精壮汉子也赶来了。在山上调查灾情的张县长也闻讯赶来。大家端详,圈内的大熊猫是一个正当青春的大姑娘,胖乎乎的,少说也有一百六七十斤重。现在,大熊猫是抓住了,大家高兴了一阵。但是,这一带山陡、沟狭、水急,连大熊猫自己都难以通过,眼下由人来转移,谈何容易!
按照既定方案,村支书熟悉地形,带一班人,在前面放炮劈山,开路架桥。后面的人让大熊猫躺在铁笼里,前面4个人抬,后面4个人使劲拖住,从陡坡上慢慢往下滑动。
这个场面,很像是阔绰人家的闺女出嫁。
在宝兴,人们称呼亲人,都要加个“阿”字,如阿姐、阿爸等,表示亲昵。招引的大熊猫生长在灯笼沟,在放它归山以前,大家商定给它取名“阿笼”。
人们给它喂了用米汤加葡萄糖、草药粉兑的防病药汤,将铁门打开,请它出去,它却很是迟疑,不愿出笼。人们端来清水,让它梳洗打扮一番,又在铁笼外面摆些好吃的东西,它才慢吞吞走出笼来。它一点不斯文,大嚼大吞,吃完以后,将盆一把推翻,舔一舔嘴巴,便向密林走去了。它也不向救护它的人道一声别,可能是觉得人们对它的举动有些不恭。
阿笼不会挨饿了。它只身来到陌生的地方,一开始难免感到孤寂。但这不要紧,按照县救灾领导小组的移民计划,它的老邻居都要来这里落户。它有可能挑选到合意的男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