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熊猫生态遭受威胁-大熊猫与生态文明

大熊猫生态遭受威胁-大熊猫与生态文明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这种趋势,使已经为数不多的大熊猫,不得不节节败退。为保证大熊猫的绝对安全,镇政府一面向县林业局报告,一面迅速组织10余名治安队员赶到现场,对它严加保护。在发现大熊猫从高山林区下移到悦来镇以后,县、乡领导很重视。有人分析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大熊猫栖息地人的活动加剧,使它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干扰。

大熊猫生态遭受威胁-大熊猫与生态文明

在人类战争史上,火攻的战略战术层出不穷。人们掳掠烧杀,在毁坏城池田园的同时,往往也使大片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大熊猫动物的生存自然也受到威胁。

如今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发展,每个大城市都是一个经济区域的中心,这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以前可能是大熊猫生活的地盘。经济区域再扩展,大熊猫则无法安身了。

虽然大熊猫由于食性变化,需要在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里生活,但是在过去的年月里,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大熊猫同时出现的许多其他动物种群早已消失,它们却仍然繁荣昌盛,历久不衰。这充分表明,大熊猫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在长期严峻的生存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大熊猫分布区在我国全面向西退缩,始于近一两千年,其数量急剧减少,活动区域逐步从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向高海拔的温带丛林地区萎缩,乃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

看来,大熊猫的衰败过程,同我国铁器的出现、原始农业的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历史发展进程,相当接近。人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野生生物的生活半径自然不断缩小。

就是这种趋势,使已经为数不多的大熊猫,不得不节节败退。

1993年4月14日早上,大邑县悦来镇丹凤农民李金良走出家门,去放秧田的水,突然看见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在田间小路上慢悠悠地走动,不知为何物。正在诧异间,邻居李金文也从家里出来,刚好看到了,说那可能是大熊猫。随即农民杨瑞清走来,认为其的确是一只大熊猫,便立即跑到镇政府报告。为保证大熊猫的绝对安全,镇政府一面向县林业局报告,一面迅速组织10余名治安队员赶到现场,对它严加保护。

中午,县林业局的干部赶到丹凤村,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后,便和悦来镇的干部一起开紧急会议,决定先将看热闹的群众劝说走,避免大熊猫受到惊吓,然后又组织人把它捕捉起来,检查身体,看有没有疾病或是饥饿的情况,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0多个精壮的小伙子将大熊猫包围住,磨蹭许久,才巧妙地捉住了它。大熊猫安然无恙。(www.daowen.com)

3点40分,他们将大熊猫运到原丹凤乡政府所在地,装进铁笼,用汽车送到县上。

4点35分,县林业局在电话里请示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当时的处长当即指示:仔细检查大熊猫的身体,如果确无病态,立即把它放回栖息地。

按照处长的意见,县林业局组织医生给大熊猫认真做了体检。这只大熊猫约12岁,雄性,无病态迹象,在请示县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以后,于第二天上午被送到海拔1700米处的拐棍竹林中。

大概是这只大熊猫觉得此地环境很好,抑或是头一天受了惊,当铁笼门打开,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头也不回,也不让人多看它一眼,径直向茂密的竹林跑去。

随后县林业局派出县野生动物监测巡逻队和当地群众共12人,组成两个监测组,连续10天对这只大熊猫进行昼夜监测。一旦发现它有不正常的现象,便在森林防火电台上报告,及时组织抢救。在观察期间,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在发现大熊猫从高山林区下移到悦来镇以后,县、乡领导很重视。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大熊猫下山来呢?有人分析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大熊猫栖息地人的活动加剧,使它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干扰。这只大熊猫很可能是从大邑县同崇庆县交界的雾山乡虾口村罗家坪出走,经四王岗至大烛寺,一路来到这里的。这些地方,拐棍竹分布密集,当时正是生笋季节,近年来县内在大熊猫分布区的生产建设增多,加上各地群众上山采竹笋,特别是有的地方数十人成群结队上山采笋,他们的喧闹声使在这里取食竹子的大熊猫受惊,便不断下移而迷失方向。

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保护好大熊猫,当时县上领导要求,要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加强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各级政府应以保护濒临灭绝物种——大熊猫的生息、繁衍为重,对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和栖息场所实行有力的保护措施,杜绝人为影响大熊猫栖息环境的行为,保证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