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粒子物理学揭示弱作用力的来由

粒子物理学揭示弱作用力的来由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粒子物理学的历史里,对强作用力的猜测和研究比较多,但其发展也较为曲折。对弱作用力的研究反而相对顺利。粒子物理学家认为,不论是强作用力、弱作用力,还是电磁力,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都是通过交换媒介粒子来达成的。而对于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的解释则一直没有成功。另外,杨振宁在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在粒子物理学里也有重要的影响。上图是一个例子,显示了轻子之间的弱作用力是靠W玻色子的交换进行的。

粒子物理学揭示弱作用力的来由

在粒子物理学的历史里,对强作用力的猜测和研究比较多,但其发展也较为曲折。对弱作用力的研究反而相对顺利。粒子物理学家认为,不论是强作用力、弱作用力,还是电磁力,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都是通过交换媒介粒子来达成的。这些媒介粒子必须是玻色子。玻色子分为几种。最简单是光子(hν),用于传递电磁力。当两个带电的粒子在通过电磁力互相作用的时候,它们其实是在互相传递光子。用光子的交换来解释电磁力的作用的理论被称为“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它出现得比较早,大约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而对于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的解释则一直没有成功。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Robert Mills)发表了杨-米尔斯理论(Yang-Mills theory),提出了一个“规范场”(gauge field)的想法。这个理论最初是为了解释强作用力,但没有成功。这个理论的想法后来被3位物理学家格拉肖(Sheldon Glashow)、萨拉姆(Abdus Salam)和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用来解释弱作用力取得了成功。后来,人们认为电磁力和弱作用力是可以合并在一起来解释的(见图4.11)。当温度较低的时候,电磁力和弱作用力是分开的。但是当温度很高的时候,电磁力和弱作用力就可以合并在一起,成为同一种力了。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电磁力和弱作用力是分开的,但在宇宙之初,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它们是合二为一的“电弱作用力”。于是他们进一步发展出了电弱交互作用理论(electroweak theory,或者取这3位科学家的姓氏首字母的GSW理论)。

图4.9 杨振宁(左) 李政道(中) 吴健雄(右)

杨振宁(1922—)与李政道(1926—)是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他们1956年提出在弱作用力里宇称不守恒。这个理论很快得到另一位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的实验验证。这项工作让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杨振宁在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在粒子物理学里也有重要的影响。

图4.10 格拉肖(左) 萨拉姆(中) 温伯格(右)(www.daowen.com)

格拉肖(Sheldon Glashow,1932—)是美国物理学家;萨拉姆(Abdus Salam,1926—1996)是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们3人因为建立了“弱-电磁力(electro-weak)理论”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4.11 粒子物理学里弱作用力的模型

类似于汤川模型里认为强作用力是靠交换玻色子的想法,粒子物理学家认为弱作用力也是靠玻色子的交换来传递的。上图是一个例子,显示了轻子之间的弱作用力是靠W玻色子的交换进行的。

传递弱作用力的玻色子有三种:W±与Z粒子。W粒子是带正电的,W是它的反粒子,带负电。Z粒子是不带电的。它们的自旋都为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