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物理学家对于原子的结构已经有了非常精确的了解。但是,对于原子核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却还没有完全掌握。人们只知道原子核主要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同一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核里,质子的数量是固定的,但中子的数量却可以改变。这样就产生了一些同位素。有些同位素是稳定的;有些则是不稳定的,会发生衰变。20世纪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原子核是可以分裂的。当人们用中子去轰击一个高原子量的原子核(如铀235)时,原子核会发生分裂,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这个原子核分裂的过程中,同时也会释放出更多的中子。这些中子就可以用来轰击其他的原子核。这样就会造成一种连锁反应,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项技术首先应用在军事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造了原子弹。后来人们又利用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高温来融合氢原子,造成了威力更大的氢弹。现在原子弹和氢弹被统称为“核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各拥有数十万个核弹。即使到了今天,全球依然有上万枚核弹存在各国的武器库里。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一直活在被核弹毁灭的阴影之中(见图1.10左图)。
当然,核能也可以被利用来造福人类。这方面主要是应用可控制的核分裂技术来发电,这种能源比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清洁得多。现在,科学家们还在积极地研究可控的核聚变技术。由于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是氢的同位素而非铀,地球上的存量大得多,这项技术一旦获得成功,就能大大地帮助人类获得既经济又清洁的能源(见图1.10右图)。
在自然界里,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因为原子也是由一些基本粒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也可以称为“亚原子粒子”。除了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以外,科学家通过使用粒子对撞机和对宇宙线的研究,还发现很多其他的基本粒子。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对这些基本粒子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知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费米子”(fermion),一类是“玻色子”(boson)。所有物质都是由费米子组成的。而玻色子据说只是用来传递费米子相互的作用力。费米子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电子那样的“轻子”(lepton),另一种是像质子和中子的“重子”(hadron)。到了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取得了一项新的突破,就是建立了夸克理论。他们认为,那些重子虽然被称为“基本粒子”,但它们其实是由一些更加基本的“夸克”(quark)组成的。现在已知的夸克一共有六种(分成三对)。不过,一些理论学家认为,把夸克从核子里分开需要无穷大的能量,因此人们还不能直接检测到单个夸克的存在(详细的讨论请看第四章)。(www.daowen.com)
图1.10 核弹与核能发电
左图是美国1945年投在长崎的原子弹的模型。右图是广东大亚湾核能发电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