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西方文明,科学也有蓬勃的发展。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是西方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从该地考古发现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了一些代数运算和几何学。石板上的楔形文字记录了他们使用60进制。石板上还有数字的平方表和立方表。他们把圆周率近似为3,并找到了估算圆的面积和圆柱体积的规律。那时的人们已经在石板上记录下对天体的观察和对星体运行的计算,这些记录后来流传到希腊。古巴比伦人还发展出一套基于太阳和月亮变化规律的历法(类似于“阴历”):一年有12个月或13个月,一个月有29天或30天。
西方另外一个文明的源头是古埃及。据说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古埃及历法与古巴比伦不同,其是基于太阳的运行规律(称为“阳历”),一年固定有365天。除了历法以外,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也发展得很早。古埃及文明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金字塔了。现存的100多座金字塔大部分建于3000多年前至4000多年前。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胡夫金字塔”,高约150米,用了1300万个石块来建成,每块石头重2.5~5吨。在4000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建筑工具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设计和建造出如此庞然大物的?直到今天,科学家还不能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见图1.6)。
图1.6 古代西方文明的一些建筑遗址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左上图)建于公元前20多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右上图)建于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的古城墙(左下图)及墙上的浮雕图案(右下图),据说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
在古埃及以后,古希腊是另一个高度发展的西方文明。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古埃及与古希腊有很多贸易上的往来。许多古埃及的文明也因此对古希腊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10世纪前后,古埃及开始衰落,它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亚述(Assyria)冲突不断,后来又被波斯吞并。
古希腊在公元前800年就建立了一个城邦社会,同一地区里有很多自治的城邦,情形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在这些城邦之中,雅典是文化最发达的,有名的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是住在雅典。另外一些有名的城邦包括斯巴达和马其顿,在军事上都有很强的实力。
古希腊的文明非常发达,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当先进。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as School),在数学上有不少的成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据说,他们是最早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一概念的。公元前4世纪的欧几里得(Euclid)出版了13卷的《几何原本》,为几何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对西方的数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的天文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并归纳了一些天体运动的规律。今天北半球大部分星座的名字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命名。当时的古希腊人已经观察到五颗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www.daowen.com)
对后来的西方最有影响的古希腊学者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很多著作流传下来。柏拉图主张的地心说模型,经过公元前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的进一步发展,曾长期被西方奉为经典理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物理学、生物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东征,打败了波斯,直抵印度,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亚里士多德就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见图1.7)。
亚历山大在占领了埃及以后,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一个新的城市,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港。他的继任者托勒密一世(Ptolemy I Soter)将埃及首都建在该市,并使用希腊人来管理。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希腊和埃及两地在文化上的融合。亚历山大港是当时最富足的城市之一,建立了西方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了当时西方文明大部分的重要著作。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的欧洲、北非和西亚统称为“希腊化世界”(Hellenistic world)。古希腊文明也就成了今天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
图1.7 古希腊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学者
欧几里得(左)编辑的《几何原本》可以说是对于几何学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研究著作,这部书后来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础。柏拉图(中)是古希腊学派的一代宗师,在科学、哲学和政治学上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右)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在很多方面,包括物理学、生物学、经济、政治、哲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他们去世后的1000多年里,其理论还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古希腊时期,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公元前3世纪,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工作的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 of Cyrene)就已估算出了地球的周长。他知道当夏至日到来时,太阳会在靠近北回归线的城市阿斯旺的正上方;而他所在的亚历山大港基本上是在阿斯旺的正北方。他测量到夏至日时太阳照射到亚历山大港的斜角约为7度,同时他知道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的距离大约为800公里。假设地球是圆的,就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1000公里,这与我们今天测量到的地球周长(40008公里)非常接近。
历史上,西方对于世界的了解是深受希腊学者影响的。直到17世纪、18世纪,许多西方的学院(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所教授的科学理论还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依据的。不过,科学是需要不断进步的。古代的权威专家所掌握的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真理。例如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中,他所描述的物体运动并非完全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当力作用于物体上的时候,物体才会运动;当力停止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就会停止运动。其实,力不是维持物体运行的原因。另外,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轻的物体下落得较慢。事实上,这只是由于空气阻力产生的现象。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不会得到亚里士多德预言的结果。可是在西方,这些理论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曾被奉为经典,直到16世纪才开始被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修正过来。
总的来说,在2000多年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物质文明上都已经有着高度的发展。不过,当时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主要还是依靠着肉眼的观察。对于星体的运行,也欠缺一套三维空间的理论。所以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了解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