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考点】教学原则
【答案】A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不积累细小的流水,成不了江和海。题干表述符合循序渐进的内涵。故本题选A。
2.【考点】教学原则
【答案】D
【解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首先,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其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最后,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故本题选D。
3.【考点】教学模式
【答案】B
【解析】A选项,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被支持和被指导的过程获取一系列整合的认知、元认知技能。B选项,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C选项,讲授式教学适合于学习陈述性知识。D选项,情境性教学指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题干中的姜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架,属于支架性教学。故本题选B。
4.【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案】C
【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故本题选C。
5.【考点】班级授课制
【答案】D
【解析】集中授课即是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有“班、课、时”的特点。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2)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3)教师在课上可以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但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教师花费在集中授课的时间,更多地安排个别学习和小组相互作用,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班级授课制除了教师集中讲授,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交流。所以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D。
6.【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A
【解析】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采取解决策略。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诊断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形成性评价是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题干中的评价目的是“对症下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使用,符合诊断性评价的内涵,B、C选项为无关选项。故本题选A。
7.【考点】德育的方法
【答案】A
【解析】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故本题选A。
8.【考点】德育的方法
【答案】D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题干中通过开展“研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奉献意识、关心他人等积极的道德品质,属于实际锻炼法。故本题选D。
9.【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C
【解析】由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特点,所以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题干中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对小亮进行悉心教育又多次跟他谈心,交流想法,久而久之,小亮就不再逃课了,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故本题选C。
10.【考点】德育的途径
【答案】D
【解析】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和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其中,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故本题选D。
11.【考点】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答案】C
【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法、书面资料分析法、谈话法和调查研究法。D选项,学生作品分析法属于书面资料分析法的一种,符合题意。C选项,历史法是人们研究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时间为线索,追寻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属于教育研究方法。故本题选C。
12.【考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故本题选B。
【考点详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首要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13.【考点】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答案】B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采用权威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与结果。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的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题干中林老师对班级事务不管不问,属于放任型的管理风格。故本题选B。
14.【考点】班级管理的原则
【答案】A
【解析】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全员激励原则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通情达理原则为干扰项。题干表述为全员激励原则的概念。故本题选A。
15.【考点】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答案】A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据此概念可知,课外活动虽然是课堂之外的活动,但与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属于正规教育活动。A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特点,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但不可以替代课堂教学,B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16.【考点】教案设计
【答案】C
【解析】教案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故本题选C。
17.【考点】心理学三大势力
【答案】B
【解析】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乃至全球,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分别被称为“第二势力”“第三势力”。故本题选B。
18.【考点】心理现象
【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故本题选A。
【考点详解】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19.【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
【答案】D
【解析】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上各有3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与颞叶。运动区位于中央沟之前的额叶,是支配身体运动的神经中枢;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的上部,是支配身体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视觉区位于枕叶,是支配视觉的神经中枢;听觉区位于颞叶,是支配听觉的神经中枢。故本题选D。
20.【考点】社会知觉
【答案】C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表现了社会知觉的投射性特征。故本题选C。
21.【考点】注意的分类
【答案】A
【解析】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对学生提问,需要学生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思考,因此属于有意注意。故本题选A。
22.【考点】联觉
【答案】B
【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例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等。A选项,感觉适应是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C选项,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D选项,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故本题选B。
23.【考点】思维的类型
【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的关键词“尽可能多”说明是发散思维。故本题选A。
24.【考点】想象的加工方式
【答案】C
【解析】想象的加工方式包括粘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鱼鹿”综合了鱼的头部特征和鹿的躯干特征。故本题选C。
【考点详解】拟人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5.【考点】体谅模式
【答案】D
【解析】关于“体谅模式”理论假设:(1)帮助学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1)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D选项属于理论特征。故本题选D。
26.【考点】教学反思的形式
【答案】D
【解析】教学反思的形式有:课后教案、反思札记、交流探讨、自评教学录像、借鉴听课评价、行动研究等。其中行动研究是教学反思的最高境界。故本题选D。
27.【考点】教育统计
【答案】C
【解析】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所对应数据的值就称为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可表示为:一组n个观测值按数值大小排列。如,处于p%位置的值称第p百分位数。百分位通常用第几百分位来表示,如第五百分位,它表示在所有测量数据中,测量值的累计频次达5%。以身高为例,身高分布的第五百分位表示有5%的人的身高小于此测量值,95%的身高大于此测量值。结合题干,故本题选C。
28.【考点】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日本学者佐藤正夫依据教师、学生、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式,把教学方法分为提示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这三类。其中,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形式主要包括四种:(1)示范。示范是教师演示一定的活动、行为、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2)呈示。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3)展示。展示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4)口述。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所以题干中说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就是呈示。故本题选B。
29.【考点】有效激励的教学策略和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案】D
【解析】在课堂里的“师生互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行为能否促成有效的学习行为。而有效教学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故本题选D。
30.【考点】记忆的分类
【答案】C
【解析】瞬时记忆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不超过1秒钟,听觉信息可以达到2—4秒;短时记忆记忆时间为20至60秒或者说是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记忆时间为大于1分钟。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题干中“我去年春天游览了长城”,记住了去年发生的事情,属于长时记忆。故本题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考点】巩固性教学原则
【答案】AB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巩固性原则还要遵循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来进行巩固,做到及时复习、集中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等,这就是说要保证巩固的科学性。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因材施教的相关要求。因此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BD。
2.【考点】备课
【答案】ABC
【解析】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备课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体包括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就是教案,题干问的是备课时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故不选D选项。故本题选ABC。
3.【考点】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AB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其参与人员是教师和学生,D选项错误。演示前要目的明确,演示中要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演示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真实性等特点,因此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故本题选ABC。
4.【考点】测验的指标
【答案】ABCD
【解析】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测验质量。(1)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2)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对测量的准确性程度的估计。(3)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4)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5)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也称为鉴别力,表示某道题目能够将不同程度的学生鉴别开来的能力。故本题选ABCD。
5.【考点】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ABCD
【解析】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成效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故本题选ABCD。
6.【考点】品德评价法
【答案】ACD
【解析】惩罚时应注意的问题:(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2)惩罚应做到客观公正、方法适当;(3)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B选项,成绩不是惩罚的唯一标准。故本题选ACD。
7.【考点】德育方法
【答案】ABD
【解析】德育的情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通过卡通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利用了环境感染的方式。A、B、D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BD。
8.【考点】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
【答案】ABD
【解析】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又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特点,在对学生教育时应常抓不懈。故本题选ABD。
9.【考点】谈话法的要求
【答案】BCD
【解析】A选项不符合谈话法的要求,谈话法中教师讲,学生也要讲。故本题选BCD。
10.【考点】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的工作
【答案】ABCD
【解析】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故本题选ABCD。
【考点详解】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考点】班级管理的内容
【答案】ABC
【解析】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不包含班级教师管理,D选项排除。故本题选ABC。
12.【考点】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ABC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8)传统的节假日活动。选修课、体育课、实验课属于课堂教学。故本题选ABC。
13.【考点】结课的类型
【答案】ABCD
【解析】结课的类型:(1)认知型结课,又称封闭型结课、巩固型结课,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去;(2)开放型结课。结课不只限于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故本题选ABCD。
14.【考点】心理的实质
【答案】ABC
【解析】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人为的、主观的反映。心理现象不可能脱离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排除D选项。故本题选ABC。
15.【考点】注意的分类
【答案】BD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材料中显示,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被蝴蝶吸引,这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克服困难、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即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D。
16.【考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ACD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边缘、中间的科学。故本题选ACD。
17.【考点】想象的种类
【答案】BC
【解析】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根据书本描述形成曹操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BC。
18.【考点】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ABD
【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A选项属于继时对比,B、D选项属于同时对比。C选项属于感觉后效。故本题选ABD。
19.【考点】教学中应处理的关系
【答案】ABCD
【解析】教学中应处理的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故本题选ABCD。
20.【考点】班会的特点
【答案】ACD
【解析】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性会务活动,它具有集体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CD。
三、判断题
1.【考点】个别教学的特点
【答案】√
【解析】个别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个别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是相比班级授课制,教学效率低下。故本题正确。
2.【考点】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答案】√
【解析】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又叫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或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识如何,是否自觉,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都客观地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受到一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观念的熏陶,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教育。故本题正确。
3.【考点】课的类型
【答案】×
【解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项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一节课有多个任务,包括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等,所以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故本题错误。
4.【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
【解析】诊断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学生的偏好和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故本题正确。
5.【考点】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答案】√
【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故本题正确。
6.【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解析】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本题错误。
7.【考点】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答案】×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外校外教育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但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范围。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但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或延续。故本题错误。
8.【考点】大脑的结构
【答案】×
【解析】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而是具有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包括说话、写作和言语理解,在计算、时间感和控制复杂运动方面功能强;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左脑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和分析思维,而右脑则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故本题错误。
9.【考点】心理学家的观点
【答案】×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错误。
10.【考点】错觉
【答案】×
【解析】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不是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而是对客观刺激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题干所述为幻觉。故本题错误。
11.【考点】思维的类型
【答案】×
【解析】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思维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也叫词语逻辑思维,它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以图像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故本题错误。
12.【考点】有意注意
【答案】√
【解析】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果长时间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分心。故本题正确。
13.【考点】操行评定
【答案】×
【解析】在普通中小学中,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有三种形式:撰写评语;评定操行等级,如优、良、及格、不及格;记分法。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前两种方法较普及,而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大多采取第一种与第三种相结合的办法。班主任在评定操行中,既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现状,又要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故本题错误。
14.【考点】班主任的职责
【答案】√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的工作。故本题正确。
15.【考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做好三类人的教育工作:优等生、后进生和中等生。班主任既要抓中间生,也要促进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发展。即题干所述的“抓中间、促两头”。故本题正确。
四、填空题
1.【答案】讨论法
2.【答案】榜样法
3.【答案】班级;思想品德教育
4.【答案】注意的分配
5.【答案】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综合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考点】检查的方式
【答案】B(www.daowen.com)
【解析】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其中,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开卷或闭卷)和具体实践性考试等。故本题选B。
【考点详解】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口头提问是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的题目进行面对面地口头回答。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包括检查平时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单元测验一般在学完一章或一个课题之后进行,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服务。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在学习告一段落后,为了系统地检查和衡量所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在期中、期末和毕业时进行。考试的方式很多,有口试、笔试(开卷或闭卷)和具体实践性考试等。
2.【考点】区分度
【答案】D
【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故本题选D。
3.【考点】班主任
【答案】C
【解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是班级制度的缔造者和监督者,学生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故本题选C。
4.【考点】教学方法
【答案】D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故本题选D。
5.【考点】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故本题选B。
6.【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A
【解析】按评价基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其若干侧面进行比较。题干中小贺把自己的英语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比,符合个体内差异评价。故本题选A。
7.【考点】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道德水平提高到教育者所要求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考点】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
【答案】D
【解析】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1)德育目标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德育方法是依据德育内容制定的。故本题选D。
9.【考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答案】B
【解析】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善于待人接物、较强的组织能力等。其中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指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畏困难与挫折,要耐心工作,要求班主任要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题干反映了班主任坚定的教育信念。故本题选B。
10.【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指出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题干中的“屡教不改”体现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故本题选D。
11.【考点】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B
【解析】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身体、长知识、提高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题干表明班主任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扮演了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角色。故本题选B。
12.【考点】班集体的特征
【答案】A
【解析】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其中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也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故本题选A。
13.【考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5)操行评定;(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7)建立学生档案;(8)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备课、批改作业和单元测验不属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故本题选C。
14.【考点】家庭教育
【答案】D
【解析】专断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对于叛逆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当孩子表现好时要及时进行鼓励,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因此,A、B、C选项的做法是正确的。D选项,强制检查刘某的作业完成情况只会引发其更大的逆反心理。故本题选D。
【考点详解】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5.【考点】课堂导入的类型
【答案】C
【解析】情境导入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导入模式。题干中“先展示了许多春天的图片”即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情境。故本题选C。
【考点详解】实验导入是教师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经验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素材来进行课堂导入,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的印象。
16.【考点】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根据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将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A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B、D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选项“谈梅生津”是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故本题选C。
17.【考点】心理过程
【答案】D
【解析】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故本题选D。
18.【考点】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答案】A
【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强化会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孩子摔倒后家长给予微笑鼓励,能增加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走的行为频率。因此本题用到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故本题选A。
19.【考点】注意的品质
【答案】A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涉及两个及以上的任务。本题中学生的注意对象就只是短文,故排除C、D选项。学生之所以可以快速读短文来完成阅读理解,是因为短文内容前后有联系,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注意到广泛的内容,进而理解答题。故本题选A。
20.【考点】遗忘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题干中,妈妈给悠悠提示了一个字,很快悠悠能背诵起来,提示的这个字就是检索线索,对应的遗忘理论是提取失败说。故本题选C。
21.【考点】社会知觉
【答案】D
【解析】刻板印象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题干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说明改变了对人的刻板印象。干扰项A:晕轮效应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故本题选D。
【考点详解】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22.【考点】思维的品质
【答案】D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同时还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故本题选D。
【考点详解】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露事物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具有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进行分析与综合,既考虑整体,又考虑部分。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的独创性即创造性思维。
23.【考点】想象
【答案】C
【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加工对象是表象,而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所以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故本题选C。
24.【考点】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B
【解析】工作记忆亦称短时记忆,容量一般认为只限于7±2个组块,因此A选项正确。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存储,否则信息就会消失。因此C选项正确。工作记忆是指信息进入意识并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因此D选项正确。巴德利认为,工作记忆理论是短时记忆理论的进化形式,工作记忆理论则探讨短时记忆的积极作用。工作记忆参与视觉信息向听觉编码的转化、组块的形成、复述甚至信息的其他精细加工过程。B选项错在认为“认知过程包括组块和编码”,缺少“复述或其他精细加工过程”。故本题选B。
25.【考点】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
【答案】D
【解析】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和荣格是其继承者,斯金纳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故本题选D。
26.【考点】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答案】C
【解析】负诱导是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正诱导是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互相诱导可能是同时性的,也可能是相继的。由睡眠到醒来,就是大脑皮层上先抑制而后诱导为兴奋,这是相继正诱导。故本题选C。
27.【考点】梦
【答案】A
【解析】梦属于无意想象,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思想、行为或情景。因此具有非逻辑性、非现实性和无效性,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和临床诊断价值。故本题选A。
28.【考点】人性心理学的理论
【答案】C
【解析】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生物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人性心理学认为,各种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就其内在原因来说,是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按以上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人性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就不能停止在症状学的水平上,应当全面收集与三种基本属性相关的资料,经过对比、综合,最后在症状的背后,从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主、次原因。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故本题选C。
29.【考点】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案】B
【解析】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学自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功能。故本题选B。
30.【考点】孔子的学习过程
【答案】A
【解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亦有人概括为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C选项是赫尔巴特的学习过程,D选项是杜威的学习过程。故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考点】备课
【答案】ABC
【解析】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其次,写好三种计划(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A选项属于钻研教材,B选项属于了解学生,C选项属于设计教法,D选项为无关选项。故本题选ABC。
2.【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案】BD
【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故本题选BD。
3.【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ABC
【解析】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故本题选ABC。
【考点详解】按照评价基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4.【考点】德育的个体功能
【答案】AB
【解析】德育的功能包括德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德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促进个体的智能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C、D选项属于德育的社会功能。故本题选AB。
5.【考点】品德评价法
【答案】ABD
【解析】有效奖励要做到,第一,奖励必须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奖励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第三,尽可能采用社会性而非物质性的奖励。第四,奖励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奖励应把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结合起来。故本题选ABD。
6.【考点】德育的模式
【答案】BCD
【解析】德育模式包括道德认知模式、道德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等。“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1)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B、C、D选项都是体谅模式的特征。A选项是认知模式的表现。故本题选BCD。
7.【考点】班级平行管理
【答案】ABC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要求有:(1)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2)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实施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由上所述,A、B、C选项属于班级平行管理的基本要求。D选项的做法不利于发扬民主,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ABC。
8.【考点】先进生的教育
【答案】ABCD
【解析】在一个班级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先进生的心理特征有: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对先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鼓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故本题选ABCD。
9.【考点】群众性活动
【答案】BCD
【解析】按活动人数和规模,课外活动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综上,B、C、D选项的内容都属于群众性课外活动。A选项,训练性活动不一定属于群众性课外活动。故本题选BCD。
【考点详解】根据活动机能,课外活动可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三类:(1)接受性活动,如:报告、讲座、阅读等。(2)创造性活动,如:科技制作、科学实验、制作练习等。(3)训练性活动,如:文娱、体育训练等。
10.【考点】板书的要求
【答案】AC
【解析】在教学中板书运用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适当的板书是必须的,而且板书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板书,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板书的内容不能过多,既不是课本的搬家又不是教案的缩写。因此,板书必须做到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画龙点睛,富于启发性,C选项错误。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先书后讲,有助于维持的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较好的课堂效果,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C。
11.【考点】条件反射的类型
【答案】BC
【解析】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听到铃声坐好是对具体事物作出的条件反射,属于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故本题选BC。
12.【考点】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CD
【解析】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存的时间较短;容量有限;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短时记忆的内容如果不被复述,就会被遗忘;如果经过复述、运用或进一步加工,它会被输入长时记忆中去。瞬时记忆的特点包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信息均可进入瞬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不超过1秒钟,听觉信息可以达到2—4秒,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消失,但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综上,A、B选项属于瞬时记忆的特点,综上,C、D选项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故本题选CD。
13.【考点】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案】ACD
【解析】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A、C选项正确。D选项,培养坚强的意志也可以维持有意注意。B选项,属于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故本题选ACD。
14.【考点】类比思考法的内容
【答案】ABCD
【解析】类比思考法是指把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并进行逻辑推理,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运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发明和创造。类比思考法可以分为直接类比、间接类比、幻想类比、因果类比、仿生类比和综合类比、象征类比等多种方法。故选ABCD。
15.【考点】想象的加工方式
【答案】ABC
【解析】想象的加工方式主要包括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夸张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拟人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是黏合,千手观音的形象是夸张,雷公、电母形象利用了想象的拟人化加工方式。故本题选ABC。
【考点详解】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创造,是作家综合某些人物的特点之后创造出来的。
16.【考点】学情的关注重点
【答案】ABC
【解析】一般而言,学生的情况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二是学习方法与技巧。三是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故本题选ABC。
17.【考点】观察的品质
【答案】ABCD
【解析】观察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上。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观察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精确性)、观察的敏锐性。故本题选ABCD。
18.【考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答案】ABC
【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根据教学本身的规律进行选择,受到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本节课重难点、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故本题选ABC。
19.【考点】直观性教学原则
【答案】ABD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因此,排除C选项。故本题选ABD。
20.【考点】学生干部培养
【答案】ACD
【解析】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教育干部与同学平等相处,避免产生优越感。第二,要耐心引导。要大胆放手,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地去做工作。第三,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轮流地置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积极分子的队伍,使更多的人有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干部具有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实际本领。B选项是班主任的另一项工作。故本题选ACD。
三、判断题
1.【考点】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案】√
【解析】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能听、会做,学到新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和发展。这就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去克服困难。所以,能否引导学生发现疑难、排除困难、解决问题,获得发展和进步,才是评价一堂课是否真有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故本题正确。
2.【考点】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该老师这种通俗的比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故本题错误。
【考点详解】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3.【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
【解析】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在古代的东西方一般采用的都是个别教学制。而班制授课制是在十六世纪后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故本题错误。
【考点详解】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4.【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
【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如教师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故本题错误。
5.【考点】德育的概念
【答案】√
【解析】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故本题正确。
6.【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解析】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方面,而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起了决定性作用。故本题正确。
7.【考点】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答案】×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故本题错误。
8.【考点】复式教学
【答案】√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故本题正确。
9.【考点】大脑的功能
【答案】√
【解析】大脑两半球具有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包括说话、写作和言语理解,在计算、时间感和控制复杂运动方面功能强;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故本题正确。
10.【考点】注意的品质
【答案】×
【解析】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学生上课开小差是注意力被无关刺激干扰了,属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是一种主动行为,与题干所述无关。故本题错误。
11.【考点】知觉的基本特性
【答案】√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知觉印象仍然不变。故本题正确。
12.【考点】知觉的种类
【答案】×
【解析】题干所述的现象属于运动后效。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和它相邻的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故本题错误。
13.【考点】记忆
【答案】√
【解析】记忆恢复是指在学习某种材料以后,延缓回忆比识记后立即回忆在内容上更为完全的记忆现象。故本题正确。
14.【考点】识记的类型
【答案】√
【解析】根据识记资料有无意义及对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故本题正确。
【考点详解】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大量实验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15.【考点】思维的类型
【答案】×
【解析】直觉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手指运算,符合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所以题干中学生在头脑中用四个手指加五个手指算5+4=9的过程,运用的是具体形象思维。故本题错误。
四、填空题
1.【答案】间接经验
2.【答案】生命教育
3.【答案】班级目标管理
4.【答案】编码
5.【答案】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