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由于资源类别的综合性导致了资源用途的多样性,也就是说,风景资源就资源本身而言可以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自然旅游地提供主要产品,自然旅游地作为资源系统可提供服务。自然风景资源包括了森林、湖泊、地质、地貌、动植物等,而自然旅游地则是这些资源较集中分布的区域。自然旅游地以及其中的景区、景点其实就是一个个等级、规模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可以大致认为是风景资源本身可提供的产品。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里称为种群,所有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生物群落连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例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或其一部分都是生态系统,农田、水库、城市则是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等级结构,即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食物、木材等和服务代表着人类直接和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人类很早就意识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般将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功能的表现,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并不一一对应,如表3-1所示,在某些情况下,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是两种或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共同产生的在另一些情况下,一种生态系统功能可以提供两种或多种服务。全球生物圈分为远洋、海湾、海草海藻,珊瑚礁、大陆架、热带森林、温带北方森林、草原牧场,潮汐带红树林、沼泽洪泛平原、湖泊河流、沙漠、苔原、冰川岩石、农田、城市等个生态系统类型,并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多个类型。
表3-1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使得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其生态效益具有无偿性和正的外部性,使区域内、区域外的全人类受益。保持一定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不仅是各类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关键,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功能服务的基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日益扩大,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都难以保持自然状态,直接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正常提供。为了得到足够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只有部分地依赖人工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就是如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工管理的生态系统能够更为有效地提供某种生态系统服务,但其尺度、时段往往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同时提供多项服务,而且是最有效、最廉价、最持久的生态服务的提供系统,其生态服务并不能由技术轻易地取代。
(二)旅游活动是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功能构成
将某一自然区域确定为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其初始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以保证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现。被认为目前最高级别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国家公园体系,其保护目标是“保存天然景观、自然和历史资源和其中的野生动植物,并以不削弱下一代享用的方式为当代人提供享受性服务。”保护自然生态、保护风景资源与享用这些资源相结合,公众了解、鉴赏和不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地享用这些自然遗产是受鼓励的。在这种严格保护的管理体系中,旅游活动是一种必然的自然出现状态。一方面自然资源或环境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毕竟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应该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种对自然界最小干预的现代产业,从生态系统服务而言,人们的各种直接利用方式和过程中,休闲和文化服务与食物、原材料、废物处理相比,对资源的提取干扰是最小的。
2.经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构成之一是经济价值,一般认为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以总经济价值来表示。如表3-2所示,总经济价值包括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两部分,利用价值又包括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非利用价值包括遗产价值、存在价值和准选择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其价值的“实在性”不断降低;从产权角度看,存在私有产权特性不断削弱的可能。非利用价值是独立于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现期利用的价值。其中,选择价值、准选择价值是与利用价值有关的一种价值类型,也称为期权价值、准期权价值,是生态系统中目前未被直接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某种服务的价值,涉及人们为将来可能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而愿意支付的费用,选择价值就像保险费一样为并不确定的将来提供保证。存在价值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是对生态环境资本的评价,这种评价与其现在或将来的用途都无关,可以仅仅源于知道环境的某些特征永续存在的满足感或人类对自然承担的照顾责任而不论其他人是否受益。(www.daowen.com)
表3-2 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构成
自然类旅游地价值结构的复杂性源于其自然类旅游地资源价值的特殊性,自然类旅游地资源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一般具有独一无二和非人工再造的特征。从实际利用的角度看,自然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可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是一种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自然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划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两种基本类型如表3-3所示。自然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是指自然旅游资源直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价值,即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为旅游者提供的福利。按照是否与旅游者直接接触,资源的利用价值又可划分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前者指自然旅游资源直接满足人们旅游活动需要的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后者指自然旅游资源提供的非直接的、用来支持直接利用价值的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主要指自然旅游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自然旅游资源的非利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没有利用,但可以供自己未来和子孙后代利用的自然旅游资源功能和效用,它与人们目前是否使用没有关系,包括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三个层次。其中,选择价值指人们不仅愿意支出一定的费用以获得对自然旅游资源的消费,而且还愿意为自己的未来消费支付一定的费用,保留对这种自然旅游资源的选择权,以便自己能够在将来有机会消费该自然旅游资源。它实际是人们对未来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的现实估计,是为自己未来消费而表现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指人类不出于任何功利目的考虑,而只是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存在而体现出的支付意愿,即存在价值是人们对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批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随着人们生态与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资源的存在价值在旅游资源经济总价值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赠价值指人们为了保护某种自然旅游资源而愿意进行支付,这种支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它留给后代人来进行享受其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这是为了保障后代消费自然旅游资源的权利而进行的支付,其反映出的是资源利用的价值观、伦理观。
表3-3 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体系
自然类旅游地资源的价值结构对应的是不同的受益群体,有旅游者、自然类旅游地开发者、个体社会成员以及下代人等利益群体。不同利益群体的目标不一样,使得他们对自然类旅游地资源价值的投入时间、投入方向选择上各有偏好,而要维持一个兼顾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自然类旅游地价值——利益结构需要对上述各类资源价值进行投入,那么依靠哪个利益群体来提供某一类的投入就很重要了。因此不同的制度安排必然导致资源价值投入的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保护和利用自然类旅游地资源的绩效。
3.产品形式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虽然作为资源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服务,但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在这些地区,大部分生产性活动是依法禁止的。如《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因此,可以认为,自然旅游地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的产出是控制在资源自我恢复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能够实现资源的基本保护目标,保证资源系统非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和非产出型价值的实现。就资源和资源系统来讲,自然旅游地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服务,旅游休闲只是其中之一。自然旅游地的旅游休闲服务的经济价值与间接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相比,是更“实在的”,其效用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由于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和不完善,很难确定间接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的市场价格,在一个自然旅游地中,出于相同的原因,我们可以将两类价值综合在一起,称为非市场价值或非商业价值。而以个人效用为基础地对自然旅游地的一次旅游休闲经历,完全可能通过市场进行定价,存在作为商业价值的基本特征。因此,自然旅游地提供的混合产品,可以简化为两类旅游休闲服务和非商业利益服务。由于非商业利益服务是通过资源保护实现的,因此可以更直观地认为,自然旅游地提供旅游休闲服务和资源保护两种产品。
4.产品过程
自然旅游地产品的供给可划分为多个生产阶段,每一阶段产生了不同的产品形态,最后才组合成自然旅游地完整的产品形式。于是就可根据生产过程维度划分自然旅游地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如图3-8所示,自然旅游地的供给过程初始的旅游资源选择和保护阶段,形成了景观,在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景区的设施与服务加上经营管理技术之后,最终形成了自然旅游地完整的产品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景区产品供给过程维度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对景区的保护其实在每个阶段都应进行,在此为了便于分析,将其看作最初供给阶段的行为。
图3-8 自然旅游地产品过程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