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环保大行动-李双良

全球环保大行动-李双良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双良,生于1923年9月,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北赵村人。1983年,在即将退休之际,李双良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承包治理了一座在太原钢铁公司堆积了半个世纪、占地约2平方千米、最高处达23米、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的大渣山,为治理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李双良的铜像太钢是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联合企业。这年,李双良已经61岁了。李双良便骑着自行车四处寻找废渣的回填坑。

全球环保大行动-李双良

李双良,生于1923年9月,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北赵村人。1983年,在即将退休之际,李双良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承包治理了一座在太原钢铁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堆积了半个世纪、占地约2平方千米、最高处达23米、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的大渣山,为治理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李双良的铜像

太钢是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联合企业。它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重点钢铁企业之一。然而,太钢排出的废渣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渣山,并以50吨/年的速度增长着。80年代初,渣山扩展到2平方千米,平均高13米,最高处达23米。在不少部位,火车头拉不动渣车,3节的运渣车要用一个车头牵引,一个车头推拥。在它的周围,紧连着工厂及居民区,再倒下去就要侵吞四邻了。每天倒渣的时候,都要溅起滚滚的烟尘;尤其到冬季,西北风一刮,裹着有毒物质的渣粉灰尘遮天蔽日,阴沉沉地笼罩着太原。最令人担忧的是:要生产,就要排渣,愈是高效率的生产,愈要大量地排渣;渣排不出去,就难以生产,作为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之一的太钢就有因无处排渣而瘫痪的危险!太钢的领导更是心急如焚。

在改革开放初期,太钢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吨,渣山急剧增长,时间和资金两大难题让太钢治理渣山无从下手,甚至连专家、学者都感到头痛。

1983年春节,即将退休的李双良找到太钢总调度李洪保提出了他承包渣山的方案,方案阐明了“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并提出了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7年搬走渣山的设想。这年,李双良已经61岁了。其实在他决定承包治理渣山之前,就和儿子带着皮尺到渣山测量,结果令人惊讶:渣山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重约1200万吨。如果每天用4台解放牌卡车运输,单程10千米,每天运4趟,要13年才能运完。但结果也令人兴奋:每10吨钢渣中约含废钢铁500多千克,还有大量废电极、废镁砖、废有色金属等可利用物资。整个渣山的有用物资,价值估计在4000万元以上。李双良的脑袋里逐步形成了一个战斗方案:以渣治渣,以渣养渣。

1983年4月20日,李双良的治渣方案得到了太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并与太钢签定了治理渣山的承包合同,李双良全面负责整个治渣工作。

1983年5月1日,劳动节这天,李双良带着600多号人,数百辆车和拖拉机开上了渣山。运出的钢渣被倒在太原东山大槐沟里。可是大槐沟很快就填满了,没有填埋废渣的地方了。李双良便骑着自行车四处寻找废渣的回填坑。他找到盖房的、修路的就对人家说,废渣当回填料结实、耐压,不怕腐蚀,我们可以免费提供废钢渣。就这样,他为治理渣山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操劳着。

李双良开挖渣山进入了筛选、分类和开发利用的阶段。可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落后和缺乏,严重拖延了工程的进度。筛选钢渣和提高效率是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李双良每天都在琢磨着。后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大堆废钢铁和工友商量做几只能装60吨废渣的大漏斗,他和大伙没日没夜地干了30多天,4个大漏斗终于做成了,总共只花了700元钱。从那以后,用漏斗装车的效率比以前高出9倍,一年光装车费就节省了36万元。(www.daowen.com)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双良在北京某钢铁厂参观时发现了一种叫磁选机的设备。听人家介绍说这种机器筛选中小废钢铁的效率很高。可是买一台磁选机得花10多万元,于是,他从北京回太钢时带回了几个大磁滚。最后他和工友们开动脑筋装成了4台双滚磁选机,并加工出几百个手携式磁选棒。这样,每年除了多回收小块废钢6000吨,增收72万元外,还把拣出的碎块小铁铸造成铁,每年可生产4000吨,又可收入40万元。

随着渣山一天天变矮变小,在治渣第四年的春天,一天早晨太原刮起了大风,太钢的渣尘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李双良急忙跑到棚里揉眼睛,他靠着工棚的墙抓了把废渣,往上一扬,发现墙体能挡住渣尘,于是他便把想法跟大家说了一下,最后大家决定修一道梯体状的护坡墙。可是修墙的方砖按60万块算的话需要150多万元。为了节省成本,李双良找到两个泥瓦工,用一袋水泥、沙子和废渣做了6块方块,并且自己做的方砖承压力比买回来的砖还要好,成本也低,60万块方砖修筑护坡能节约七八十万。这套施工方案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座高13米、宽20米、长2500米的防尘护坡终于建成了,太原的渣尘再也不会刮到外面去了。最后这个工程还赚了28万元。为了把护坡美化得漂亮点,李双良又把酷爱植树造林养花种草的退休干部、原陆锤工段党支部书记舒心请来,专门负责渣场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几年时间下来,渣场的里里外外,防尘护坡的上上下下都被花草树木覆盖。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李双良列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并发给李双良“全球500佳”金质奖章。

2008年,耄耋之年的李双良携全家游渣场公园

从1983年到1995年底,历经12年8个月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李双良和他的治渣大军共挖排废渣2381万吨,挖掘回收废钢铁112.4万吨,连同加收的废电极、废镁砖等十多种废旧物资和综合利用,总计创收2.469亿元,总盈利1.273亿元。渣山占地由原来的2平方千米缩小到0.54平方千米,腾出土地2200余亩,太钢用这块地盖了20多栋职工宿舍,并建了学校和福利房,为太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很多外国专家和名人前来太钢参观,都对李双良的精神大加赞颂。“双良精神”至今仍是中国环保界津津乐道的旗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