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著名的环保组织介绍-全球环保大行动

中国著名的环保组织介绍-全球环保大行动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之友“自然之友”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为了使藏羚羊切实地得到保护,“自然之友”等非政府环保组织尽最大努力,支持政府一切有力措施,保护着这些日渐减少的稀有物种。地球村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环保歌曲的征集活动,共征集歌曲900多首。“节能20%公民行动”于北京地球村联合全国各地的环保机构,在2007年共同发起。

中国著名的环保组织介绍-全球环保大行动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成立于1994年3月31日。创始人是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和王力雄。创会会长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梁从诫教授,现任理事长是社会文化和教育问题专家杨东平教授。现有会员1万余人,其中有3000余会员极其活跃,会员发起创办的NGO也已有十多家。该组织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环保行动举例

1.保护藏羚羊活动

“自然之友”的声名鹊起,源于可可西里“支持野牦牛队,保护藏羚羊”的行动。1990年我国拥有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到1995年下降到7.5万只。为了保护这一种群,1997年8月中旬会员杨欣为筹款建立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来京义卖他的著作《长江魂》,会员踊跃认购。同时开始了建立“自然之友站”的募捐活动。9月10日由杨欣个人筹资策划、自然之友志愿者积极参加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一期工程胜利完工。

1998年10月“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会见正在访华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并向他提交了一封要求英国制止其国内非法藏羚绒贸易的公开信。次日布莱尔即回信表示同情和支持。“自然之友” 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经过共同努力,于1998年12月下旬为治多县西部工委募集到40余万元。为了使藏羚羊切实地得到保护,“自然之友”等非政府环保组织尽最大努力,支持政府一切有力措施,保护着这些日渐减少的稀有物种。

2.低碳出行

2009年6月“自然之友”低碳活动宣传画

在北京,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占大气污染物的1/3以上。一向关注着绿色出行的“自然之友”从2005年就发起了“骑车北京”的活动。并在2006年2月向国家提出了《关于实施并完善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规划建议书》。并陆续通过发布“骑行绿地图信息标注平台”评选低碳出行人物等形式,让市民关注骑行环境及骑行文化。

当“骑行北京”活动结束后,为了让城市居民发自内心地选择骑车、公交、拼车等“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自然之友于2008年8月22日推出“低碳出行”活动,希望能提升骑行、公交的关注和认同,并从细节上改善骑行、公共交通的舒适度,使“低碳出行”成为城市居民的自主选择。

地球村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北京地球村)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现有15名全职工作人员,正式注册的志愿者有上千人。

(1)1996年元月1日始,地球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绿色文明与中国》的环保教育电视专栏,在CCTV-7(科技,少儿,农业频道)独立筹办制作电视栏目《环保时刻》。4月开始对北京的垃圾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推动北京垃圾回收体系的建立和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

(2)1999年建立生态试验田,出产的蔬菜送往一些社区,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回收的作用。

(3)2000年地球村发动和组织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中国第一次NGO的联合行动。

(4)发起“绿色奥运、绿色生活、绿天使”行动,发动83万绿天使带动83万个家庭实施绿色生活承诺,并由此建立了这些孩子的绿天使档案。

(5)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环保歌曲的征集活动,共征集歌曲900多首。

(6)2003年举办“绿袋子行动”、“绿色照明”、“推动森林认证”、“绿色生活论坛”、“生命之水、未来之水——地球村2003年地球日系列纪念活动”等活动。

环保行动举例

1.节能20%公民行动

如今我们进入超市、菜场等场所,不再拥有无偿的塑料袋。这与“节能20%公民行动”2007年在全国发起“绿色包装——11·28减塑日活动”有一定关系。“节能20%公民行动”于北京地球村联合全国各地的环保机构,在2007年共同发起。以倡导低能耗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为核心,配合国家已经实施的各种节能政策措施,开展空调测温、能效标识推广、绿色出行、绿色照明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科学测算总体的节能效果,向2008奥运会展示中国公民应对能源、环境乃至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为中国实现2010年20%的节能目标贡献一份来自民间的智慧与力量。

该行动倡导消费者重复使用塑料袋购物,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依赖等环保理念,并向公众发起“绿色包装我选择”的倡议。在11月28日,与超市、大学合作,开展一天“塑料袋收费”活动。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推广“环境有价”、“污染者自负原则”,广泛促进消费者改变消费方式,并影响相关部门在塑料袋发放管理及商品包装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规。

2.绿手绢行动

纸巾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同时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用于造纸的速生林所代替,物种栖息地的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产纸巾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水和能源,而他们产生的废弃物又造成大量的垃圾。进口木浆的不断涨价,让我们的原始森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每一位过度使用纸巾的人,都对此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一条手绢可使用多年,不仅安全卫生且经济实惠。

国际小姐刘飞儿与地球村主任廖晓义携手宣传“减塑日”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的这一天北京地球村发起了“无餐巾纸日”提醒着每一个使用纸巾的人自己正在对原始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着破坏,同时我们还要对气候变暖负起重大的责任。“无餐巾纸日”号召大家减少使用纸巾来保护原始森林、水、土地资源,减缓气候变暖的影响,进而保护生活多样性及人类自身利益。同时该行动也称为“绿手绢”。

3.绿眼睛

“绿眼睛”环境组织是中国最活跃的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为使命的民间环保团体之一,于2000年建基中国温州,创办人方明和当时年仅17岁,并在19岁担任绿眼睛法人代表,被《南方周末》人物周刊称为“中国环保组织最年轻的掌门人”。“绿眼睛”的起点始于一次暗访。2000年夏天,方明和孤身到广州市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暗访,一幕幕血腥屠杀的场景触目惊心。他愤怒地暗暗发誓:“我必须为沉默者代言!”于是,在方明和的倡议下,12名中学生创立了青少年自然考察队,2001年正式更名为“绿眼睛”。

大自然和野生动物请命是当时成立的初衷,经过9年的艰苦历程,“绿眼睛”已经从一个当初十几名中学生组成的青少年环保小组成长为支持者近万人的全国性环保网络。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过国家领导人颁发的“福特环保奖”全国自然保护二等奖,国家八部委颁发的“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等社会荣誉,其在浙江和福建的分会分别被当地政府授予“感动温州集体奖”、“感动福建提名奖”。它的环保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英国BBC、日本NHK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方明和说:“‘绿眼睛’有两层意义,一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二是代表了公众监督环境保护的眼睛。”(www.daowen.com)

环保行动举例

1.“渴望飞翔”救助行动

2006年的6月,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杨家山村发生一起鹭鸟盗猎事件,6名安徽籍盗猎者疯狂盗猎600多只小夜鹭。当天,罪犯被永嘉县林业公安部门扣留,而600只夜鹭的幼雏却不知如何处理。

“绿眼睛”环保中心的志愿者放飞一只白腹隼雕

“绿眼睛”获悉后,即刻组织人员赶往事发地。赶到现场的“绿眼睛”成员白洪鲍描述:“现场遍地横尸,四周弥漫难闻的气味,但尚有生命在挣扎。我们几个当即决定将存活的生命统一救助。”一场延续20天的小夜鹭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序幕。夏日的天闷热无比,“绿眼睛”的志愿者顶着40℃高温对整座山进行地毯式的搜救,决不放弃一个小生命。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救获了210条小生命。白洪鲍说:“那些幼鸟连羽毛都没长,才巴掌大,连吃的也不会找。我们救下200多只,当时正值台风期,没有鱼了,志愿者满大街找,一天都是几十斤。”

在20天的细心呵护下,小夜鹭终于可以独自飞翔;此间,志愿者们用爱心行为,感染着当地的村民们。

2.12天守候白天鹅

2007年11月,4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飞抵福鼎市城关的桐山溪越冬,仅逗留一天,一只成年的雄性白天鹅便惨遭偷猎者的杀害。与此同时,附近村民还以围捉、投石子的方式惊扰白天鹅的生活。

事发当晚,总部在温州的“绿眼睛”志愿者立即赶往福鼎。“绿眼睛”成员陈法琳说:“当时,我们来不及带换洗衣服和准备干粮,背上两个简易帐篷就出发了。”

到达目的地后,陈法琳和伙伴们便开始昼夜守护,不仅两眼紧盯3只白天鹅,还时刻关注围观群众的举动。“每次轮班,我们就得守上两天一夜,30多个小时几乎寸步不离。期间,吃饭靠伙伴们从外面带。”陈法琳说,“到了晚上,为了确保白天鹅的安全,我不敢打手电筒,不敢大声说话,只是侧耳倾听白天鹅是否拍动翅膀,附近是否有人蹚水走近。”

守护期间,陈法琳与伙伴们印刷了2万份白天鹅保护的宣传单,分发给现场的福鼎市民,并详细解说保护白天鹅的注意事项。

12天的精心守候,直到3只白天鹅飞走后两天,陈法琳与伙伴们才安心撤回温州。

绿色江河

“绿色江河”是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的简称,是经四川省环保局批准,在四川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的民间团体。创始人是杨欣。

在西方人眼中,好水是蓝色的,如“蓝色的多瑙河”、“蓝色的海洋”;而在中国人眼中,好水是绿色的,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绿水青山”。实际上,纯洁的水是没有颜色的,西方人眼中的蓝色是澄明天空的反射,中国人眼中的绿色是周围植被的映照。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绿色江河”的名字就是这样孕育、诞生的。

“绿色江河”以推动和组织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进中国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争取实现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绿色江河”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国内外环保团体等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系列环境科学考察;建立长江源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出版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出版物及美术、音像作品;开展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及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术交流。

环保行动举例

1.为藏羚羊设红绿灯

1996年5月,“绿色江河”走进可可西里,开始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进行呼吁。1996年5月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奠基。

2001年“绿色江河”从全国众多志愿者中选拔出30名志愿者分12批次进行了53次野生动物调查,系统科学地记录了青藏公路沿线100千米野生动物的种群及迁徙情况,并完成了《五道渠到昆仑山口的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绿色江河”成员在条件艰苦的可可西里地区保护藏羚羊

2004年“绿色江河”继续在可可西里地区实施“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及迁徙保护”项目。项目展开期间,记录长江源头地区青藏铁路、公路沿线100千米范围藏羚羊分布、迁徙和数量情况,通过为藏羚羊清理迁徙路障、青藏公路拦车等方式,多次协助迁徙中的藏羚羊通过铁路和公路,并在青藏公路上设置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通道临时红绿灯。仅2004年6~7月就护送了2000多只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使藏羚羊保护更为人性化,同时也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自1995年“绿色江河”通过10年的努力,使长江源生态环境和藏羚羊的命运终于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

2.保护城市雨水口

在城市马路边,小区边,菜市场露天的地方有许多用铁箅子覆盖的小洞。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个是排污口,下水道,并向里面倾倒垃圾废水,最终导致城市河流和饮用水的污染。那你可能会疑惑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雨水口,这些地方都是在雨天为雨水提供排放的通道。这些水不会进入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排向城市的河流。

欧美国家的城市也普遍有过水体污染的教训。而他们实施的最有效的保护城市水体的行动之一就是告诉每个孩子与成人,决不能往路边的雨箅子中扔垃圾、倒脏水,因为那是直接通往城市河流的雨水通道。任何玷污雨水口的做法都会被全社会视为耻辱,市民甚至可以报警。

“绿色江河”从2006年发起了“保护雨水口,就是保护城市河流”系列项目活动,并对成都市二环路以内的雨水口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造成雨水口污染的主要渠道是餐馆和居民人为地将泔水排入雨水口,甚至是汽车污水与农贸市场的污水。同时,“绿色江河”通过宣传及教育,使保护雨水口成为公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有效改善城市河流的水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