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春节:《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历史

中国春节:《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历史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61《伦敦新闻画报》第38卷,第1070号, 1861年1月12日,45页香港《每日新闻报道》宣称过年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中国风俗:中国人把欢宴、庆祝与实用的目的结合在一起,其方式既有教益,又不失为有趣。节日的筵席被认为是为了抚慰火神,以避免在干燥而多风的冬季遭遇火灾。这也跟英国妇女准备制作葡萄干布丁的情形相同。

中国春节:《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历史

1861

伦敦新闻画报》第38卷,第1070号,
1861年1月12日,45页

香港《每日新闻报道》宣称过年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中国风俗:

中国人把欢宴、庆祝与实用的目的结合在一起,其方式既有教益,又不失为有趣。以广州的龙宴为例:它要持续三天,而且总是在一年内潮汐最高之时举行的。节日期间,人们想尽办法寻欢作乐,而且这也是大家开怀畅饮的机会。在这三天里,不准把任何东西扔进珠江里,而所有住在城里、镇上以及珠江两岸村庄里的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储存大量的饮用水,因为在别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得到这么纯净的水。灯笼节也有其类似的实用目的。在夏天,住在大城镇和城市里的人把柴火放在屋顶上,还经常做一些帘子来挡住阳光。当干燥的风季来临时,遇上火灾就很危险。灯笼节通常是在十月举行的,到了这时,帘子和柴火就得被取下来,一方面是尊重习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灯笼腾出地方。节日的筵席被认为是为了抚慰火神,以避免在干燥而多风的冬季遭遇火灾。

过年:广州的龙宴——根据本报特派画家速写绘制(www.daowen.com)

本报特派画家所描绘的舞龙行列看上去并不令人感到畏惧,因为举着龙头的那个人下半身都显露在外面。龙的身上盖着五颜六色的彩布,那龙尾就像贵妇人的衣裙后摆那样,由一位小男孩举在手上。那孩子上下跳跃,以造成长长的龙身波动起伏的效果。在经过了一段“新芽路”和吞噬了街上所有的恶鬼之后,这条龙便被交给了一位侍从。于是由手持盾牌、长矛、短刀和三叉戟的兵勇们所表演的一系列节目开始了。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一支重骑兵的乐队不断地演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同时向人群中扔炮仗,使每个人都开心不已,那些眼睛被炸伤的人除外。表演节目的队伍行列走到一条街的尽头时,便拐入了另一条街,舞龙表演周而复始,直到没有一个恶鬼剩下。下午4点左右,舞龙人回家吃饭,这一天的表演便到此为止。

一位妇女在做过年吃的糕饼——根据本报特派画家的速写绘制

本报特派画家对另一幅插图《一位妇女在做过年吃的糕饼》,做了下述说明:

中国人在很多方面都与英国人相似:就像英国人喜欢圆形的葡萄干布丁那样,中国人对一种圆形的糕饼也情有独钟。在过年的前几天,朋友们(当然是指妇女)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来准备制作这种糕饼的原料。这也跟英国妇女准备制作葡萄干布丁的情形相同。插图中所画的那位妇女坐在一个家具极其简陋的厨房里。那儿没有烟囱,烟是从墙上或屋顶的一个洞——一般说来是从墙上的那个洞——排出去的。墙上挂着一只风干的鸭子,旁边还有模样怪异的鱼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