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晚清1842-187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晚清1842-187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尼拉是个可爱的地方,由于地震频繁,这里的房子都只有一层楼高。我见过真正的马尼拉人——一群在商店里的印度(移民)姑娘。马尼拉随处可见带着公鸡的印度老人。而且华人从来都是好脾气,总能跟漂亮的印度姑娘开个玩笑,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并且优雅地吸马尼拉雪茄。这里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当晚祷的教堂钟声敲响时,每个马尼拉人都脱帽、肃立、祈祷,无论敲钟的时候他们是在做什么。钟不时地敲响,以表示狱犯是醒着的。

晚清1842-187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1857

伦敦新闻画报》第31卷,第878号,
1857年9月19日,288-290页

(本报特派画家和记者的报道)

马尼拉香港只有三天的航程,有好心人让我免费搭船到达了那儿。由于马尼拉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可爱岛屿,加上我感觉到香港雨季的恶劣气候对自己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我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能令我恢复活力以便能坚持报道这场战役的机会。我们深入到了岛内。马尼拉是个可爱的地方,由于地震频繁,这里的房子都只有一层楼高。最特别的是印度人和欧亚混血儿把衬衫穿在裤子外面。一些衬衫是由凤梨纤维织成的,上面有刺绣和彩色条纹,十分昂贵。一些衣着考究的人竟戴着黑礼帽,穿着黑裤子、擦得铮亮的靴子和白衬衫!姑娘们则穿着一种透明的由凤梨纤维织成的宽袖刺绣紧身胸衣(这种凤梨纤维织物要比平纹薄纱细布更薄),以及有明亮格子花纹的赛亚裙(衬裙)。赛亚裙外边还罩着毛毡,毛毡总是饰有条纹,并且颜色要比衣服更深一点。她们的头发总是往后梳,或者垂至脚后跟。她们的手十分可爱。我从早到晚都在为她们画速写。在这个热带天堂,每一寸土地都风景如画,姑娘们更是造化的完美杰作,我怀疑欧洲最优雅的贵妇能否与她们相提并论——当然,我是指那种与生俱来的典雅风度,因为她们有时也随地吐痰,还抽雪茄、嚼槟榔。我见过真正的马尼拉人——一群在商店里的印度(移民)姑娘。她们戴着很大的竹篾斗笠,乡下妇女常戴这种帽子,可以有效地遮阳挡雨。马尼拉随处可见带着公鸡的印度老人。你总能看见抱着鸡到处走的人,因为斗鸡是他们主要的休闲活动。他们(印度人)大都很懒,而华人则很勤劳。我不知道要是没有我们的华人朋友,这块殖民地会变成什么样子。西班牙人很少劳作,而当地人几乎从不干活。所有的商店都是由华人经营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也是华人,华人还是商人(当然也有英美商人)。事实上,在东方,只要有钱赚的地方就有这些天朝子民如蚂蚁一般在那儿埋头苦干,而且从没时间去消遣。这些印度人是杰出的音乐家,这里的军乐队是我所听过最好的,全由当地人组成。在美丽的夜晚,随处可以听到小夜曲和其他音乐。节制的华人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还要在商店中的椰子油灯旁工作到深夜,之后可能还要去散步,走一走,以便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擞。而且华人从来都是好脾气,总能跟漂亮的印度姑娘开个玩笑,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并且优雅地吸马尼拉雪茄。这里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当晚祷的教堂钟声敲响时,每个马尼拉人都脱帽、肃立、祈祷,无论敲钟的时候他们是在做什么。我敢说,即使一个正在偷东西的家伙也会停下来祈祷,然后继续行窃。这里的英美商人就像兄弟和教士那样生活在一起——没有纷争,都是一团和气,蓄着胡须,在办公室里吸烟。在这个岛上只有一种宗教,因此,这儿不像香港有那么多敌对的教堂。

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走进任何一栋房子,你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尤其是印度人,他们把白人的造访当作是极大的荣幸,他们会立即给你拿来雪茄和槟榔。帝汶人和葡萄牙人的混血儿以及欧亚混血儿跳的阿巴纳舞是这里最受欢迎的舞蹈。他们穿得很像印度人,但并不身着毛毡。这里的舞会服装是白色夹克和裤子。兰谢舞曲在这里风靡一时。兰谢舞曲堪称美妙永恒,还有比在旧世界最偏僻的角落听到这种古老音乐所产生的效果更奇特的吗!美金和烈酒、行话和利润等消除了印度人身上的单纯,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金钱。无论是在埃及的沙漠中,还是在锡兰的可可树林里——那些具有双重特性的华人,或是懒惰的印度人总是在喊着同一个词:金钱!

从内陆的旅行返回之后,我们又恢复了健康和活力。首先要归功于渣颠先生,这位著名的东方商人在他的三桅帆船上装满了供我们游历时所需的日常用品:各种开胃提神的软饮料;整箱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吕宋烟,从巨大的“帝国牌”到更实在的“四号”;用不完的茶叶大米;用于防范强盗和打飞鸟的猎枪和左轮手枪;棕榈席(垫子)和枕头以及身着衬衫服侍我们的男仆。我们的装束极为简单。从湖上出发,我们向洛斯巴尼奥斯驶去。到达目的地后,我们走进一间房子,让人把垫子以最凉爽的方式搬进另一间房。然后,点燃雪茄,准备午休。

外出散步的马尼拉女子

室内的马尼拉女子

在炙热的白天,大家都平躺在铺在地板上的垫子上,有人在打盹,有人在阅读。这时,房子的主人走了进来,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并坚持要为我们准备一些吃的。尽管我们告诉他,我们随身带来了食品,他还是坚持要款待我们,拿来了一些啤酒,还带着我们跟他一起跳舞,这是一顿愉快的晚餐。我们备好马要去圣克鲁斯,据称只要骑两个小时即可到达。当我们到达洛斯巴尼奥斯附近的一个岛屿打猎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搭乘两艘独木舟来到了一个可爱的岛屿,岛上长着野生的茶树以及各种壮观的树木和稀有植物。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发现自己的马匹有着奇怪的马鞍——前端有很大的凸起,后端高耸,并以绳索代替缰绳。那些马驹完全不知马梳或马蹄铁为何物,但看起来别有风姿。跟随我们的有一个西班牙军官和一个戴着宽边菲律宾帽(这是一种很大的由马毛覆盖的竹篾斗笠)的当地士兵。经过反复摆放马鞍,并听够了他们的西班牙语诅咒和印地语惊呼之后,我们终于骑马出发了。一路景色宜人,植物生长繁茂,美丽的芭蕉树丛夹杂着椰子树和竹林:所有这一切都在迷人的月光下闪闪发亮。我们不时地经过当地的一些村庄,那儿的房子都是用聂帕榈树叶(华人用这种叶子制作他们的雨衣)盖成的,并且全都由竹竿来支撑。

接着我们发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监牢,门廊由尼巴榈盖成,系着钟。钟不时地敲响,以表示狱犯是醒着的。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一个村落便停下来休息以恢复精神。然而,我们整晚都在马鞍上,而不是像预想的那样只要骑两个小时。碰到的每个人都告诉我们圣克鲁斯很近了。接着开始下雨,而圣克鲁斯还未见踪影。从晚上9点一直骑到早晨4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村庄,找到了官员的房子,瘫倒在垫子上,一直睡到6点。早晨阴沉沉的。我们吃了巧克力,洗过澡,用过午餐,然后,骑上马继续向马雅海进发。(www.daowen.com)

马尼拉:乘坐独木舟的游客

这次我不用马嚼子,而是用绳索绕在马鼻子上来驾驭我的马,还用上了木制的马镫。我敢保证我们看上去十分怪异。我极其不情愿离开圣克鲁斯,它是一个美丽的、彻头彻尾的印度村庄。然而,我们还是骑马离去。男仆在前面,垫子卷起来放在马驹上,食物在它们驮着的篮子里。前面两个印度人吮着甘蔗,其中一个提着茶壶,因为我们整天都喝茶。道路越来越美丽,也越来越陡,椰子树越加茂密,然而,夜晚就要降临了,四处都有闪电划过,天黑得无法看见在树上发出奇妙声音的怪鸟,道路也仿佛永无尽头一般。开始下雨了。最终我们看见数英里外山上的一道光,便朝那儿去了。萤火虫四处飞舞,一些树木完全被它们所覆盖,我从未见过如此可爱的景象,夜的黑暗使它们越发明亮。月亮升起来了,当我们到达马雅海对面的时候,它已经很亮了。但是看看我们要走下去的路!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下坡的坡度使我们不得不下马。我们在一个很深的山峡里。一条山涧从路边流过,真美。在峡谷的脚下,我们趟过溪流,我的马差点跌倒,但我稳住了,走过一条布满碎石且几乎是垂直的路。我们到达山顶,进入村庄,直接到总督的家里。找到了睡觉的地方后,我们又骑马去拜访戈本纳道希罗。他是一个正宗的印度人,十分欢迎我们。我们把垫子铺在地上,吃晚餐,抽雪茄,然后上床睡觉。山上的夜晚非常寒冷。清晨在太阳出来以前,到处都挂着闪闪发亮的露珠。我们动身到清冷的山涧中沐浴。这是一个无比浪漫的地方:一座断桥,一座破败的竹桥;一个狭小的幽谷,里面热带植被一直长到山顶,灰白水龙骨和椰子树长得漂亮极了。游完泳,我们走回主人家里喝茶。(待续)

(本报特派画家和记者的报道)

珠江上游一直有一艘“斗鸽号”军舰在游弋,结果造成众多中国兵船的损失和清军兵勇的伤亡,也有不少英国士兵阵亡和受伤。当然,在英军大部队到来之前,形势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而且,由于印度事件,我想英军大部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这里。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依靠大量的兵力,除非所有军队集结完毕,或者更多的增援部队抵达,否则无法正式开战。

溯河而上讨伐流溪河清军水师兵船的远征由埃利奥特海军准将率领,于5月25日发起。紧接着就是在27日对锯齿溪的草席船发动了另一场袭击。虽然英军方面有31人受伤,但战役还是成功的。更加激烈的佛山水道战役是由海军舰队司令亲自指挥的。当然,你们肯定已经得知了这条消息。

热带的雨季简直令我在欧洲见过的所有坏天气都相形见绌。降雨量真是大得不可思议,而且持续数天,偶尔还伴有打雷和闪电。香港的情况糟糕透了。你无法在户外做任何事情,室内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这里的环境极不卫生。我给你们寄上一幅描绘苦力的素描,他们穿着完全由树叶编成的雨衣。虽然看上去非常古怪,但这种衣服确实能够有效地挡雨,而且他们巨大的竹篾帽还可以当雨伞。

香港的苦力们在雨天穿着蓑衣

另一幅图是关于中国佬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在欣赏过几个小时对音乐最奇特的阐释,并抽完了好几袋烟之后,中国人及其妻妾们便转移到了晚餐桌旁,桌上香喷喷的鱼肉和热气腾腾的茶水极为愉悦地刺激着他们的嗅觉神经,于是大家都把筷子纷纷伸向碗里的红烧肉和米饭,并用小巧的汤匙不断地去盛汤。此类宴席十分普遍,事实上,这些就是天朝子民们的宵夜。

广州的晚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