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的第一艘中国船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的第一艘中国船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pr. 1, 1848《伦敦新闻画报》第12卷,第310号, 1848年4月1日,220—222页中国兵船“耆英号”这艘令人瞩目的船只是一艘最高等级的中国兵船,据说它还是第一艘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的中国船。当这艘船离开港口时,停泊在港口的英国军舰都鸣放了礼炮,“耆英号”也鸣放礼炮作为回应。它于4月17日到达了圣赫勒拿岛,当地的英国总督、海军司令和岛上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来参观中国兵船“耆英号”。

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的第一艘中国船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Apr. 1, 1848

伦敦新闻画报》第12卷,第310号,
1848年4月1日,220—222页

中国兵船“耆英号”

这艘令人瞩目的船只是一艘最高等级的中国兵船,据说它还是第一艘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的中国船。

这艘平底帆船的载重量在700吨至800吨之间;它的整体规模是长160英尺,最宽处达33英尺,船舱深度为16英尺;它是用最好的楠木建造的,而且,跟欧洲的制造方法相反,它的船板并不是靠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而是靠楔子和榫子来加以固定的。它有三根用铁木制成的桅杆,主桅杆是一根高达90英尺的巨大木柱,该木柱的底部与甲板连接处的周长有10英尺。这艘船的一个独特之处是船上完全没有方形的帆桁和索具。船上的帆布用的是厚实的编席,每隔3英尺就有一根用坚固的毛竹制成的肋状支撑物,而且它们是用一根粗大的、用藤条编织起来的绳子来进行升降的。主帆的规模十分惊人,重达9吨,需要所有的船员花费两个小时才能将它升起。“耆英号”上携带着三个巨大的船锚,完全是用铁树木制成的,连接船锚的绳子也是用藤条编织而成的。船上的舵似乎最有特色,因为它必须用两根粗大的绳子来支撑,还有两根绳子从船的底部穿过舵的下端,并在船头的两边加以固定。这个船舵重达7吨以上:而且它可以由位于艉楼上的两个轱辘随时吊起来。

在旁观者的眼里,该船的最显著特征也许就是它的船首和船尾向上翘起;船首离水面大约有30英尺,而船尾则高达45英尺。而且按照中国水手的特殊观念,在船首的两边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眼睛,以便使这艘船在穿越大海时能够更好地看清航路。“耆英号”的舱内和外部都有图案精美、色彩艳丽且具有浓郁天朝风格的装饰画。就像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它的装饰风格也跟其他国家的船只完全不同。这艘平底帆船是几位富有心计的英国人经过各种艰难曲折于1846年8月在广州购买的,因为中国的法律严禁把中国船只出售给外国人,违者要冒被问斩的危险。所以这艘船的所有权和出航的目的地在它离开中国之前都是秘密的。而购买者为了能够得到这艘船,也不得不采取各种化装手段,以便混入中国内地,完成这艘船的买卖交易。(www.daowen.com)

它于1846年12月6日从香港出发,船上有30名中国人和12名英国人,还有一位作为乘客的清朝高官。在众多小船和舢板的护送下它驶出了港口,当它的目的地被公布之后,立即在香港这块殖民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船上,或站在岸边想看一眼这艘前所未有的试图绕半个地球前往英国的中国平底帆船。在这艘船出发之前,香港总督德庇时爵士海军舰队司令托马斯·科克伦爵士及其舰队的所有军官们、驻港英军总司令和大部分香港著名人士全都登上了“耆英号”的甲板。当这艘船离开港口时,停泊在港口的英国军舰都鸣放了礼炮,“耆英号”也鸣放礼炮作为回应。

经过了一段还算平静的航行之后,“耆英号”于1847年3月31日绕过了好望角,并且遇上了一场猛烈的海上飓风。在这场飓风中,就像在其他场合一样,“耆英号”证明自己是一艘出类拔萃的海船,它经受暴风雨的能力丝毫不亚于那些在英国制造的海船。它于4月17日到达了圣赫勒拿岛,当地的英国总督、海军司令和岛上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来参观中国兵船“耆英号”。在离开圣赫勒拿岛之后,“耆英号”的船长原来准备直接抵达伦敦的,但由于遇上了逆风和海流,它偏离了航线,朝美洲方向驶去;当船员们在长途航行中发现食品和饮水的供应短缺之后,开始变得牢骚满腹,几乎酿成了骚乱。于是船长凯利特决定将船驶往纽约。“耆英号”在纽约一大群海船编队的旗帜和礼炮声中缓缓地驶入了港口。纽约市民渴望参观这艘船的愿望非常强烈,在“耆英号”抵达纽约后的这些日子里,每天都有7,000到8,000人次登船参观。

“耆英号”接着访问了波士顿,1847年2月17日从那儿出发前往伦敦,并于3月15日抵达了泽西岛的圣奥宾海湾,只用了21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大西洋——这个时间甚至比美国定期邮轮跨越大西洋的时间都更短。在跨越大西洋的途中,它遇上了暴风雨频发的天气,使得船体受到了轻微的损坏。

这艘平底帆船于星期一到达了格雷夫森特。我们相信,它将在那儿被重新油漆,并在几天之后到达布莱克沃尔,在那儿停泊,并向喜欢看热闹的伦敦市民公开展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