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研究成果

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2.3开发策略与模式我国幅员辽阔,葡萄酒产区众多,针对性地探讨具体产区葡萄酒旅游的开发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研究成果

2.2.2.1 介绍性文章

葡萄酒旅游研究初期多以介绍性文章见之于期刊,基本将葡萄酒旅游纳入农业旅游、酒旅游等研究的范畴。莫壮才(1999)从农业旅游的视角探讨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旅游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其“生产、加工、旅游”三足鼎立发展的基本格局,指出葡萄沟旅游作为农业旅游的典型代表,是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可供推广的方式。杨冬松(2001)认为酒旅游在澳大利亚正在成为一个颇具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而澳大利亚开展酒旅游的许多成功做法正在被美国、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效仿,酒旅游已经涵盖了旅游活动的重要部分,为制酒业和整个社区带来了巨大收益。陈雪钧(2006)介绍了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的产品和项目开发。沈世伟等(2016)对法国葡萄酒旅游的开发与创新做了详细的梳理,认为产业融合、跨部门协作、持续创新和完善、坚持核心竞争力与乡土特色是促使法国引领全球葡萄酒旅游潮流的主要因素,中国葡萄酒旅游未来应正视现存的问题,因地制宜,大胆借鉴,科学谋划,协同创新。

2.2.2.2 综述性研究

张萍(2008)对葡萄酒旅游、葡萄酒旅游者的概念以及市场细分,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发展葡萄酒旅游提出了建议。2009年,同时出现了两篇关于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进展的文章。林清清和周玲(2009)认为葡萄酒旅游是新兴的利基旅游或特殊兴趣旅游的重要分支,并对葡萄酒旅游的概念、葡萄酒游客、区域葡萄酒旅游开发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综述,指出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参与的特点,这一态势将会持续且深化。詹婷婷和李宏(2009)分析了国外葡萄酒旅游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发现国外的葡萄酒旅游研究是在多层次、多方面下进行的。2015年,许静娜和沈世伟(2015)对国内葡萄酒旅游进行了研究梳理,发现国内葡萄酒旅游研究集中在葡萄酒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葡萄酒旅游者及市场营销、葡萄酒旅游开发策略等方面,同时认为现有的研究存在研究内容肤浅、研究方法简单、缺乏与行业和国外学者交流不足的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应注重多学科的参与和多角度的探讨,通过在产业协作、目的地管理、国外案例研究等方向上深入研究。

2.2.2.3 开发策略与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葡萄酒产区众多,针对性地探讨具体产区葡萄酒旅游的开发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李世泰等(2005)在对烟台张裕葡萄酒旅游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发展状况,从区位、资源、市场和经济四个方面阐述了开展葡萄酒旅游应具备的条件,并对烟台葡萄酒旅游的形象设计、旅游线路和景区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朱仁鹏等(2009)针对甘肃武威葡萄酒旅游分别在开展旅游发展条件和产业开发策略上进行了探索。刘涛(2011)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的相关原理,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释,结合对烟台市葡萄酒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集群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产业链拓展、政府作用发挥、集群管理和品牌建设4个方面对烟台市葡萄酒旅游集群化发展的路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张红梅等(2012)分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葡萄酒旅游的开发模式,总结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的三种开发模式,即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和渗透性融合模式。刘丽丽(2013)通过酒庄旅游的研究视角对烟台的葡萄酒旅游开发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许路路(2016)的硕士论文,从酒庄的中观视角出发,对烟台酒庄旅游开展了调研,以旅游者调查数据为基础,建构了开发模型,是一篇葡萄酒旅游开发较为系统性研究的文章,为烟台市乃至全国葡萄酒庄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单晶晶(2013)的研究则更为微观,以山西戎子酒庄为例通过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运用SWOT分析法等对该酒庄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www.daowen.com)

2.2.2.4 资源评价

与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不同的是,注重对葡萄酒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国内葡萄酒旅游研究的一大特征。我国一些学者针对葡萄酒不同产区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工作,李甲贵(2008)认为旅游资源评价是指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评价。梁新红等(2010)概括了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将其分为葡萄园生态旅游资源、葡萄酒酿酒工艺旅游资源、葡萄酒节庆旅游资源、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酒器和葡萄酒与名人名作。江志国和张春芝(2011)以贺兰山东麓产区为案例地,通过对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气候资源、交通资源以及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宁夏葡萄酒产业现状,对其葡萄酒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2.2.2.5 研究热点区域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作为案例地成了众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地区。张红梅(2014)在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探讨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例》一文,以贺兰山东麓为例对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梁勇(2013)通过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偶然事件、区域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在该地区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地方政府适时地介入和支持则是葡萄酒旅游走廊发展演化的推进剂。徐颖(2017)在硕士论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研究分析》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宁夏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指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存在“文化挖掘不足、缺乏专业性以及旅游核心吸引物欠缺”等问题,最后从不同维度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仅为该地区,也为其他地区葡萄酒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借鉴。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从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开发、市场营销、讲解词和研究综述等视角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韩超,2017;王琳瑛,2016;韩硕,2015;魏茜,2015;陈晓霞,2013)。对产区旅游资源的类型、等级、特征和空间分布等基础性研究尚未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