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弹奏学生心理教育+管理

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弹奏学生心理教育+管理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个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孤掌难鸣,势单力薄,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教师的全员参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这一观点虽没有涵盖各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全部作用,但它体现了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弹奏学生心理教育+管理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科教学中,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个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孤掌难鸣,势单力薄,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教师的全员参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为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师必须做到:一要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二要善于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着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加以利用,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各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是:语文教学在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的同时,全面促进人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的发展。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自然科学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的道德心理素质,艺术教学是促进形象思维品质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教学则是增进人的身体健康,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一观点虽没有涵盖各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全部作用,但它体现了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要建设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原则,使课堂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四要以学科的特点与学生需要达成的相关的学习技能、社会技能和态度技能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与教学技术相结合来设计教学。五要转变教师的社会角度,变成与学生平等的朋友、知己,尊重、关心、接纳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与形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在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区别,但因其活动对象都是学生,其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因而二者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交叉,有时二者可能互为促进条件,有时可能组成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或两个层面。二者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德育工作、德育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扩充和完善德育目标如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纳入德育的目标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通过丰富德育内容如在德育内容中增加有关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通过拓宽德育方法与途径如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咨询、运用测量技术等来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四是通过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者常常扮演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双重角色。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自觉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以增强德育的效果。当然,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看到两者的区别,不能用德育去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去解决一切心理问题,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www.daowen.com)

这里的课外活动专指有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的其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学校课外活动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活动,如团队活动、班会、晨会等;二是知识兴趣活动,如各科兴趣小组活动等;三是文娱体育活动,如游戏、唱歌、舞蹈、绘画、体操、旅游等;四是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考察活动,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军训、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因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蕴藏其中。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增长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社交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种实际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精神,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推动自己心理健康向前发展。

(四)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为基准,由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实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并受环境条件所制约的。而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又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环境,一种氛围,通过潜移默化使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同化到自己的心理系统之中,而成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因此,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阔、整洁、优美的校园,在校园景点设计,环境布置上巧妙安排,发挥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帮助学生调适好自己的心情,要在全校大力提倡勤勉、健美、团结、合作、乐观、向上、奋进的校风,爱生、敬业、求是、自省的教风,乐学、善思、自信、志远的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形成和谐、融洽、友好、互相帮助、关怀的人际环境,要提倡合理的竞争,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