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析与实践

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析与实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析与实践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什么是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荣辱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以污辱、残害、拍卖奴隶为荣,以给奴隶以人的待遇、归还奴隶人身自由为最大耻辱;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更是把特权和等级作为划分荣誉高低的标志,一部《红楼梦》,就是封建社会的兴衰荣辱史的缩影;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荣誉归结为金钱的多少和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把工人和农民以及他们的劳动看作是下贱、耻辱的。

尽管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但依然有劳动人民的荣辱观:那些热爱劳动、技艺高超、勤俭朴实、见义勇为、忠于爱情、为人正直、主持正义的人,是最受尊敬、享有荣誉的;而把那种不劳而获、欺诈勒索、巧取豪夺的行为看作是卑鄙的,把那些沽名钓誉、谄媚取宠、卖身投靠的人看作是可耻的人。无产阶级及其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和一切人类进步的荣辱观的积极因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形成马克思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以人民、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积极领导和投入抗日烽火的人,“必将照耀万世,留芳千代,买丝争绣,遍于通国之人,置邮而传,沸于全民之口”,而坚持反共,坚持内战的降日亡国方针者,则“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改变人民的贫困生活状况,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还是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判断荣辱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志改革,诚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是最光荣的,反之,阻碍改革,腐败倒退,损害人民的利益,出卖国家的利益,丧失国格,就是最大的耻辱。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更是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具体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八荣八耻”传承了我国的优秀文化。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关于荣辱的格言,譬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等。这些格言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都包含有强烈的荣辱感,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八荣八耻”正是继承和弘扬了这些精华。(www.daowen.com)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