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这幅照片:《求助》。
文字说明是:“6日上午,雨后的路面泥泞潮湿。在通往玉环县后湾村的县道上,一位20来岁的外地小伙子直挺挺地趴马路中间号啕大哭。一辆辆机动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一些匆匆路过的行人当中有许多群众驻足观望,‘想不开’、‘轻生’等议论不时地在人群中听到,但就是无人动手劝阻他的危险行为。十余分钟后,小伙子的一名老乡发现了他,急忙上前用力搀扶试图把他带离路中间,却因遭小伙子的拒绝而一时难以扶起,这名无望的老乡并非请求近在咫尺的围观群众一起相助,而是掏出手机不断地向远在公司上班的老乡求助,直至等到另一名老乡匆匆赶到,才把小伙子拖离路中间。事后,记者来到小伙子打工的公司了解情况,想帮助小伙子,但大家都以疑惑的眼光回绝道:‘不清楚。’”
这位台州的作者给我打电话说,昨天他拍了这幅新闻照片,他想不好该怎么去说这件事,所以稿子还没发,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先传上来,我看了以后再编。
我看了以后觉得事情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社会问题,值得好好编一编。但“求助”的标题和纯是现场的描写,点不出问题的实质,更勾不起读者的思考,也就是无法发挥这幅照片应有的传播效果。于是我将前面文字作适当压缩,在结尾处加了一段话:“老乡求助为何舍近就远?皆因人间诚信缺失!唉,这个看不懂的社会。”并将这句话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以图强化人们对“诚信缺失”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以此突出主题。
我改过的标题是:《求助为何舍近就远?皆因人间诚信缺失!》。
改过的文字说明是:“12月6日上午,笔者在通往玉环县后湾村的县道上看到,一位20来岁的外地小伙子直挺挺地趴马路中间号啕大哭。
一辆辆机动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过路行人有人驻足观望,有人在议论,但就是无人上前劝阻小伙子的危险行为。
十余分钟后,一位老乡发现了小伙子,急忙上前用力搀扶,试图把他带离路中间,却因遭小伙子的拒绝而一时难以扶起。
这时无助的老乡不是请求近在咫尺的群众相助,而是掏出手机向远在公司上班的老乡求助,直到另一名老乡匆匆赶到,才把小伙子拖离公路。
老乡求助为何舍近就远?皆因人间诚信缺失!唉,这个看不懂的社会。”(www.daowen.com)
如此编好后,我打电话给作者,我说稿子编好了,但就照片本身,我只能编到这个程度。你们发表时最好配一篇评论。第二天作者告诉我,他们值班总编配上评论后发表了。
这幅照片后来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可能许多人会觉得名至实归。但从新闻摄影的专业角度去反思,我认为它的获奖是仰仗了评论。我们承认照片表现的现场瞬间比较精彩,但所有能打动读者的、有深度的东西,主要依赖文字说明和另加的评论,而非画面。
我们再来看台州另一位作者拍摄的《打工妹的夏天》。
文字说明是:“三门县六敖镇一家砖窑厂里有10多户农民工常年在这里打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7月22日傍晚,一位刚收工的青年妇女,就在工棚外用自来水冲凉。”
此稿也是作者让我帮助编辑的,此稿也获得了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年赛的金奖。虽然它没能进一步获得全国年赛金奖或中国新闻奖,但它肯定也是一幅能感动读者的好新闻照片。
而我今天要表述的观点是:从照片角度看,《打工妹的夏天》要优于《求助》!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不妨想一想,《求助》让你感动的,是不是更多地来自于画面以外的标题、观点和评论?而《打工妹的夏天》让你感动的,主要来自于画面本身。甚至不用一个字的说明,照样能让你感动;而《求助》离开了文字和评论,读者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在其他场合也说过,什么是好新闻照片?画面的形象语言越丰富,对文字的依赖越少的照片才是好新闻照片。所以从摄影的专业角度看,《打工妹的夏天》要优于《求助》,但由于《打工妹的夏天》的新闻性不如《求助》那样紧扣时代脉搏,所以,在由新闻行家而非摄影行家组成的评委面前,《打工妹的夏天》奖次就不如《求助》了。
我要声明的是,我是从纯专业角度来剖析这两幅照片,为的是阐述“只有画面感人的照片才是真正的好新闻照片”这个观点,其实我和这两位作者都是朋友,不存在褒贬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