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照片
第二幅照片
现在抽空说说“内容要与画面一致,写文字说明不能切换概念”这个问题。
先请大家看看下面的照片和它的文字说明。
“2月11日上午,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和塘雅苑公租房社区组织五对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吃汤团,提前庆祝元宵佳节到来。
为了让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也感受到节日的喜悦,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了独居老人家里,和他们一起吃元宵、迎新年。”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看出这则新闻和它的画面、文字说明中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出在作者在一篇稿子里报道了两个不同的内容,表述时又用了两个概念。他在导语里说的是社区组织五对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志愿者一起包汤团、吃汤团,提前庆祝元宵佳节到来,用的是“金婚老人”这个概念;而在第二段中又报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独居老人家里,和他们一起吃元宵、迎新年,出现的是“独居老人”这个概念。这就让人搞迷糊了,这批志愿者们服务的对象到底是“金婚老人”还是“独居老人”?加上作者又没有标注小说明,更让人犯晕了。(www.daowen.com)
你看第一幅照片,好像是在说“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这件事,但面面上除了右边这位大妈从年龄上看有可能是金婚老人外,没有其他元素可以证明是金婚老人。按理,你既是报道五对金婚老人,那么你画面上起码得出现一对金婚老人吧?但现在画面上只出现一位看上去年龄还不到70岁的大妈,这怎能有效地报道“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这则新闻呢?既然你是报道“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这则新闻,那后来怎么又想去报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了独居老人家里”这件事了呢?
你切换概念、切换报道内容也罢,只要你拍摄到位,编辑也好有选择余地啊!比如你将“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这个内容拍好了,编辑可以单列这个内容,而舍去“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了独居老人家里”这件事;如果你把“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了独居老人家里”这件事拍好了,编辑同样可以单列这个内容而舍去“金婚老人与青少年、公交志愿者一起包汤团”这件事啊。
问题还在于,作者对表现“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把煮好的汤团送到了独居老人家里”的那幅照片同样没拍好。你看第二幅照片上,接受汤圆的大爷旁边还坐着一位年龄相仿的大妈,这就不能让人相信他是独居老人,倒更让人相信这才是一对金婚老人。
大家看看,就这么一篇小稿子,你稍稍加以抽丝剥茧,就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大家也可想想,报纸怎么能刊登这种内容和逻辑上都经不起推敲的照片呢?
这种状况在新手中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新手对要报道的内容不明晰,概念模糊,不懂内容要与画面一致,文字说明与画面要吻合这个新闻摄影的基本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