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闻照片优劣辩,浙报图片编辑的值班手记

新闻照片优劣辩,浙报图片编辑的值班手记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说在高温天里实行“错时施工”是一个挺有针对性的新闻,但作者上传的照片是什么画面呢?你看,明明是“错时施工”的新闻内容,结果造成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希望大家拍新闻照片一定要有“新闻内容应当是通过画面表达(传递)出来”这个意识,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那么起码你要做到:决不能将画面拍得与内容完全相悖!

新闻照片优劣辩,浙报图片编辑的值班手记

前天在湖州讲课时讲到“新闻内容应当是通过画面表达(传递)出来”这个话题。但现在的实际问题是,不仅大部分的照片做不到这一点,而且有相当部分的照片与新闻内容是对冲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新闻照片要想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就是一种奢望。不信我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

请看这篇稿子:《宁波高温天里推“错时施工”》。

文字说明是:“连日来,宁波最高气温达39℃左右,为确保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宁波市采取‘抓两头、歇中间’的错时施工,严禁在高温时段施工。”

应当说在高温天里实行“错时施工”是一个挺有针对性的新闻,但作者上传的照片是什么画面呢?

作者在内容中说的是“采取‘抓两头、歇中间’的错时施工,严禁在高温时段施工”,可是画面上的工人却是“头顶烈日”啊!怎么让读者相信是在“错时施工”?

一般来说,读者普遍的阅读心理是“眼见为实”,现在读者看了你的照片后,留下的印象是“头顶烈日”,此时你的新闻再讲“错时施工”,他也不会相信了。(www.daowen.com)

你看,明明是“错时施工”的新闻内容,结果造成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可惜吧?这就是作者拍摄时没有想明白“新闻内容应当是通过画面表达(传递)出来”这个基本道理而造成的。

这一年多来,经过“视野大家庭QQ群”的业务交流,比较多的同仁明白了这个道理,比如前几天长兴发来的一篇稿子:《长兴:高温保障房建设工地错时开工》。

此稿与上面所举例子是同一个题材,但作者选择了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去拍,尤其是强调了高悬在空中的聚光灯,这就让读者相信你是在“错时施工”,因为高悬的聚光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工地上是在“抓两头、歇中间”。

当时我感到作者开始用脑子拍照了,这是个可喜的转变。于是我也给予了鼓励。我的所谓鼓励就是认真给它编一下,好好给它取个标题。我后来做的标题是:《长兴工地“挑灯夜战” 错时施工应对高温》。这样就通过标题强调、强化“挑灯夜战”的气氛,给稿子的广泛传播再添一把火。

这几天正是高温季,所以选这个有现实意义的例子来说事。希望大家拍新闻照片一定要有“新闻内容应当是通过画面表达(传递)出来”这个意识,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那么起码你要做到:决不能将画面拍得与内容完全相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