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大提琴练习的过程所碰到的难点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演奏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克服这些难点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每次进行练习的时候,演奏者要保持稳定的心理,要有明确的目标。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其注意力每次仅仅能够集中于特定的对象集上。所以,唯有将注意力最大程限地对准练习当中的某个难点问题,才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攻克。
2.在每一次或者每一个练习循环当中,演奏者都要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好。在确保一定练习数量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地提升拉对率,降低差错率,而且还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唯有这样的练习,才能够促使正确演奏技巧动作逐渐地固定下来。
3.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演奏者的手指、手腕以及手臂都还没有办法达到所要拉的作品规定的要求,演奏者就要在心理上有意识地作出调整,将节奏放慢,给心理反应与应激留下一定的空间。反之,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演奏者已经“抠”得非常细,也十分准确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加快一些节奏,用熟练与连贯来使心理印象加深。
4.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演奏者是否能够将节奏难点克服,会直接对其他技术动作的掌握产生影响。所以,演奏者可以适度地借助一部分辅助措施,比如默默地数节拍、用脚或者节拍器打节拍、发出声响节奏等。通过心理控制对节奏的序列、强弱以及周期进行体会,慢慢地固定下来,在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节奏体系。
5.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将视觉、感觉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是一大练习难点。不少演奏者往往是顾及了看(看谱、看手),无法顾及拉,顾及了拉(左手与右手可以配合了),又无法顾及看谱了;即使能看谱能拉了,也仅仅是照本宣科,反反复复进行的是机械、呆板而教条的练习。因为音乐记忆不够深刻,再加上缺少心理呼应,如此一来,进步是相当缓慢的。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在对心理记忆的锻炼上,演奏者必须要有侧重与分工。
第一,看。细致地进行查看与观摩,尤其是认认真真地看谱、看示范,直至记忆被增强。(www.daowen.com)
第二,拉。尽量多拉琴,认认真真地拉琴,准确无误地拉琴。不管时间多么紧张,也要坚持对大提琴进行触摸,以便保持连续性,通过不断地触摸琴来促使感觉记忆得以增强。
第三,听。要尽可能地多听,认真地听。听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强弱与力度的大小,听音色层次,听音乐内涵。通过耳朵长时间进行大量的“浏览”与倾听,就会慢慢地生出预期感,从而促使印象记忆得以增强。
第四,想。不仅要思考,而且也要联想。除了要想过程之外,还要想原因,在想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音乐想象的方式,来全面地促使理解与心理记忆加深。
第五,学。要尽量多地上大提琴课程。大提琴教师犹如镜子,会看到你所有的细节与变化。相较于自己学习与摸索,勤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会让你以更快的速度进步。
在进行大提琴练习与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们都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虽然每一个演奏者所碰到的问题并不一样,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音乐形象思维、音乐动作思维以及音乐抽象思维的范畴内的。因为每一个演奏者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自然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同时使用或者交换使用着三种类型的音乐思维方式来将难题解决的。例如,如果在大提琴的练习或者演奏过程中出现音色或者节奏方面的难题,通常是由演奏者大脑给予其肢体以提示,使之重新将因位找准,使动作的速度放慢或者加快,反反复复地进行调整与检验,在操作当中将正确的位置找到,从而将难题解决。与此同时,演奏者的大脑还会将正确的演奏形象和错误的演奏形象放在一起作对比、判断与分析。有的时候,还需要演奏者按照自己的演奏经验以及相关知识作逻辑推理,对音乐观、音乐兴趣以及音乐结构布局进行思考,从而将合理的解决方案与路径找到。然而,在具体解决某个训练或者演奏问题的时候,人的大脑在对音乐思维方式的选择上往往是有所侧重的。例如,在进行演奏与训练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多地使用音乐动作思维;在欣赏音乐作品与体验乐曲情感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多地使用音乐形象思维;在分析、总结与研究自己的演奏时,可能会比较多地使用音乐逻辑思维与音乐抽象思维。
总而言之,所有关于大提琴训练与演奏的活动,都肯定会受到音乐思维定式的控制与影响。无论采用哪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式如何交替、融合,解决问题最后都肯定会表现在调整控制上,一定会通过调整控制来产生作用。完全可以这么说,调整控制完完整整地贯穿在大提琴演奏与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在大提琴演奏与训练的各个方面。站在音乐审美的角度来说,不管什么样的演奏,均是感性和理性、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而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当中,调整控制便是促使这种完美结合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与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