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在进行大提琴演奏时的情绪是紧张当中带着放松,放松里面有着紧张。大提琴演奏是演奏者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和身体肢体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它与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社会学、力学以及音响、审美等,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心理学当中的情绪因素,对大提琴演奏有着直接调节与制约的作用。
在大提琴演奏中,出现紧张情绪是必然的。紧张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觉得他人的目光一直盯着自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没有办法专注于目标;心里想要放松但结果却更加紧张;总是担忧大提琴出了什么问题,害怕音不准、跑弦,害怕忘记乐谱;害怕在进行演奏的时候看见亲人、教师、朋友;害怕队友、指挥或者其他人的议论、埋怨等。紧张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跳速度加快,嗓子突然有些发干,手脚变得冰凉,手足无措,不断地整理衣服、摆弄琴、调整琴凳等。
不过,演奏中的紧张情绪并非有害无利的。虽然它很容易影响演奏者的行为,对演奏者的正常发挥造成干扰与破坏;但它也可以将演奏者的整个身心调动起来,使之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演奏的气氛与要求。此外,适度的、受控制的紧张可以使演奏变得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
与此同时,放松也是演奏当中必需的。积极的放松可以使演奏者的肌体获得一定的休息,不仅可以让演奏者长时间演奏而不感到疲劳,而且还能够将乐器最动听的音色发掘出来。所以,任何片面地对紧张或放松进行强调的做法,都会对演奏者演奏技巧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演奏者在演奏中出现失误。(www.daowen.com)
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放松和紧张是同时存在的。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放松”并非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放松。自然状态下的放松属于一种极度的放松,此时,整个身体疲软无力,肌肉丧失了应该具有的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力既不会产生也不可能流动,放松的目的不在在于使力从肩、臂等关节顺利地传至大提琴的琴弦之上。而演奏当中的放松属于一种受控制的积极状态下的放松,肌肉的弹性获得了充分的发挥,促使身体内在的力量贯穿演奏的始终。放松和紧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大提琴演奏中,仅仅存在放松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紧张(用力)是大提琴演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了充分地将大提琴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演奏者需要用力,而且还要以音乐作品的具体需要作为依据来进行控制。在大提琴演奏中,用力与放松同等重要。如果想要将令人感动、震撼心魂的音乐作品演奏出来,在力度上没有强弱变化显然是无法想象的。
一说到用力,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左手死死地用力压弦或者右手紧紧地持着弓子。这可不是“用力”,而是一种比较僵硬的紧张状态。因为局部的肌肉不断地收缩,没办法休息,时间一久就会逐渐地变得麻木。”弹性的丧失更会促使肌肉疲劳的速度加快。科学准确的用力是在放松的基础上,将整个身体各关节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做到张弛结合,使演奏动作变成灵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体。举个例子来说,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一条腿落在地上用力,另外一条腿在提起来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放松与休息,然后进行交换。于是,在走路的过程中,用力和放松在不停地交替。大提琴的演奏动作也是这样的,紧张和放松在演奏过程中彼此转换、交替进行,也就是肌肉在一瞬之间忽然用力,然后马上放松下来,并且保持着一定的力量继续前行,然后再用力,再放松,在大提琴演奏的整个过程中贯穿着这种交替。这样一来,演奏者不仅可以长时间演奏而不觉得疲惫,而且对其演奏技术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演奏者要正确地认识演奏中的紧张与放松,然后在实践当中认真体会,如此一来,就会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然而协调的演奏动作,从而大大地提升演奏质量与演奏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