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提琴演奏中力量运用与平衡的关系

大提琴演奏中力量运用与平衡的关系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弓的力量运行与大提琴演奏者演奏状态的质量以及持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膀是链接身体与手臂的重要枢纽,肩膀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对力量运用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提肩、压肩或者晃肩,均会将身体和手臂的力量连接切断,从而阻碍身体力量的传输。

大提琴演奏中力量运用与平衡的关系

运弓的力量运行与大提琴演奏者演奏状态的质量以及持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提琴的教学过程中,大提琴教师经常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右手不合理的运弓习惯,致使身体出现无比酸痛的状况而不能完整地将乐曲演奏出来,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因为这个缘故而对拉琴产生惧怕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演奏方法是每一个大提琴演奏者都必须要加以重视的,这不单单关系着演奏的质量,而且还有可能会对演奏者的演奏寿命产生极大的影响。

就大提琴的演奏姿态—演奏坐姿而言,在身体保持放松、不存在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就可以把上肢所有的力量都运用到运弓中去,并且产生预期的理想声音,这种演奏状态是所有演奏者都渴望追求的完美感受。要达到这种状态,就需要依靠动作和力量之间的协调。就此问题,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力量的形成

在整个运弓动作中,身体不仅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而且也是力量的根基所在。运弓所使用的一切力量均源于身体的重量,所以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要尽可能保持身体前倾的姿态,以便可以把身体的自重彻底地传导到手臂上。肩膀是链接身体与手臂的重要枢纽,肩膀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对力量运用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提肩、压肩或者晃肩,均会将身体和手臂的力量连接切断,从而阻碍身体力量的传输。力量输送的轨迹遵从这样的顺序:身体—肩—大臂—前臂—手腕—手指—弓毛—擦弦点。倘若该过程顺畅无阻,那么大提琴演奏者的动作便会舒畅而有力。反之,倘若输送的过程遭遇到了阻碍,那么力量在什么地方遭遇阻碍,相应的那个地方便会出现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手腕在运弓过程中的高度太高,并且还伴随着左右晃动,那么输送的力量便会在手腕这个地方被彻底瓦解,手指对弓子的控制力量就会随之减弱直到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大提琴演奏者往往会深深地感受到持弓的无力,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肘部抬高,以便使重力得以增加,使肘部与手腕的高度落差加大。手腕与肘部的异常高度会使得力量很难输送到弓子,从而使无力感变得更加严重,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大提琴演奏者如果想要力量能够正常地进行输送,就一定要做到身体、肩、手臂以及手指的动作与力量保持统一,使自重的力量顺利通行,不遇到任何的阻碍。

(二)灵活的发音启动

弓子是大提琴演奏者手臂的延长线,弓毛是直接与琴弦接触的延长线终点。弓毛与琴弦之间的摩擦会使琴弦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弓毛和琴弦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发音的优劣。弓毛和弦接触的那个位置被称为擦弦点。在准备进行运弓之前,大提琴演奏者要把身体与右臂的力量重心全都集中到弓毛上面,然后再由弓毛集中至擦强点上面。在弓毛开始启动的那一刻,在擦弦点集中起来的力量一瞬间爆发出来,要做到弓毛的启动动作和擦弦点发音同步进行。因为力量的集中点位于最前面的擦弦点,所以这种情况下的肩膀、前臂、大臂以及手腕应当保持比较放松的状态,这会使得由于发力点比较靠前而导致的音质粗糙以及肩部、臂部较为酸痛的现象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因为弓毛和发音之间存在关系,所以在发音启动之后,弓毛上面的力量重心必须自始至终地保持,因为与琴弦之间的摩擦会存在一定的阻力。(www.daowen.com)

(三)流畅的运弓

弓子与演奏者身体及手臂的自然重量,完全可以令弓毛与琴弦之间彼此进行摩擦而发出声音。在刚开始学习或者刚开始进行调整的时候,不需要再运用别的力量,不可以用力将弓杆压住,不可以用力握弓,保持弓毛上面的重心和运弓的速度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要将擦弦点运行的角度和手臂的位置固定住。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自重的力量进行运弓以后,如果想要增强弓子上面的力量,仅仅需要加快运弓的速度,并增大自重的供给就可以了,但需要时时刻刻觉察到弓毛的自重力量。

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演奏的过程当中不懂得运用自重来增大音量,而是使用握弓的食指和大拇指之间的杠杆力对弓杆进行按压,以此来增大弓压。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手指握弓的力量会发生很严重的偏移,即会严重地偏向左侧,并且手型会朝左扭转。无名指与小指会从弓杆上离开,大拇指的压力会突然增加,肘部的高度会提升,最后导致大拇指、手腕、肩部与颈部出现疼痛的症状。这种情况常常会在上半弓运弓的时候出现。有不少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都会反映说上半弓的摩擦力比较小,无法用上力,右手大拇指的负担比较重,并且出现酸疼的现象。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第一,上半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用食指和大指的弓杆力用力,并未感受到弓子的自重。

第二,随着手臂的展开,力量的重心开始偏离擦弦点,朝着身体的右侧倾斜,使得原本应当在擦弦点上集中着的重心,逐渐地偏移到了弓柄握弓的地方。

第三,在运弓到弓尖的时候,大臂并未展开,肘部抬低致使握弓的无名指与小指从弓杆上面离开了。在右手运弓的动作进行到了上半弓的时候,因为上半弓手臂的位置很高,身体自重的力量重心更需要时时刻刻地保持。不管弓子运动到什么地方,力量重心自始至终都保持在擦弦点上,这样非常有利于擦弦点能够在弓毛的每一个位置于任何一个时间启动发音。倘若觉得自重重心不够充分的时候,可以对由于手臂的高度而造成的弓尖和弓根的高度落差而生成的自然下坠的力量加以利用,把弓子送回到弓根。总而言之,大提琴演奏者要对自重的概念给予高度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