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曲与吴歌相比较,虽然同样写“情”,二者甚有差异。从身份上看,吴歌大都是上层社会的女子。如《子夜四时歌·春歌》中的两首:“珠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鲜云媚殊景,芳风散林花。佳人步春苑,绣带飞纷葩。”[43]《子夜歌》中的“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口珠发艳歌,玉指弄娇弦。”[44]住在豪华的园林香闺之中,或绣花、或散步、或弹琴,西曲中没有这样的生活描写。西曲中大多是平民中从事纺织、采莲、采桑、拔蒲等各种农事活动的女子。最典型的如《安东平》:
凄凄烈烈,北风为雪。船道不通,步道断绝,
吴中细布,阔幅长度。我有一端,与郎作袴。
微物虽轻,拙手所作。余有三丈,为郎别厝。
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所好,与郎拭尘。
东平刘生,复感人情,与郎相知,当解千龄。[45]
这位勤俭持家的女子用吴中细布为郎作袴。剩下的三丈,打算作条轻巾为郎拭尘。从“拙手所作”,可知女子亲历亲为,这样的女子在吴歌中是找不出的。
另外,吴曲中虽然也有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之类的激烈之词,但更多的是“绮帐待双情”、“腹中阴忆汝”、“慎莫罢侬莲”、“是侬泪成许”之类的吴侬软语,更多的是娇媚女人的万种风情,如《子夜歌》:“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46]诸如此类的大量描写,表明情调上与西曲的差别所在。因此,从情调上看,吴歌中的女子缠绵多情,性格温柔,风情万种;西曲中的女子,勇敢果断,性格坚强,自然质朴。(www.daowen.com)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问相随否,不计道里长。(《襄阳乐》)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三洲歌》)
闻欢下扬州,相送京津湾;愿得篙槽折,交郎到头还。(《那呵滩》)
望欢四五年,实情将懊恼;愿得无人处,回身与郎抱。(《孟珠》)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风虑。横篙掷去桨,愿倒逐流去。(《杨叛儿》)
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
这些歌词直抒胸臆、爽快淋漓,不受礼法约束,情感表达自由而充分。这些话绝非千金小姐或贵族妇女之所言说。只有如普通下层妇女才能有如此干脆果决之词。所以刘大杰先生指出:“吴歌艳丽而柔弱,西曲浪漫而热烈。其内容虽同为男女恋爱的描写,其风格、情调俱有不同……(西曲)没有吴歌中那种特有的娇羞细腻的情态。大概歌唱起来,在音调方面,也必有这种差别。”[47]王运熙先生从吴歌受贵族艺术加工的现象评说道:“吴声歌曲大抵产生于晋宋二代,西曲大抵产生于宋齐两代。经过了长时期的贵族阶级的提倡和加工,吴声和西曲,不论在音乐方面,在歌词方面,都逐渐走向雅化之路,也就是僵化的前奏。这种从雅化至僵化的现象,在萧梁时代充分地显露了出来。我们试看萧衍(梁武帝)和他的宫嫔王金珠所制作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上声歌》《欢闻歌》等等,其词句多么典雅!它们虽然维持着五言四句的形式,然而,生动的口语没有了,机智的双关语消失了,其思想内容,更是奄奄毫无生气,吴歌在他们手里,终于变为丢了精魂的躯壳。”[48]两位先生的评说,基本上比较全面地说明了西曲与吴歌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