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高大的博落回开花了,在东钱湖的山路边的开阔地常可看到。它的花,是蓬松的一大把,远看如浅色的鸡毛掸子,因此它的花序被称为圆锥花序。到了秋天,它的浅褐色的果实,如沉甸甸的麦穗,挂在植株的顶端。近看,发现它的每一枚果实都扁平如薄薄的豆荚。
博落回是一种罂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两三米,其叶如莲,但多裂。不过,我所关心的倒不是罂粟,而是“博落回”这个名字。几年前初识博落回时,一听这名字,还以为这是一种外来植物,比如来自中亚、南亚之类的地方。当时也没有深究。2018年夏天,偶然读到宁波的植物达人小山老师的文章《博落回:毒草用好了就是良药》,惊奇地发现,原来他起初也曾跟我一样,“还以为是一种外来植物,因为名字很像外文的音译,而且特别像西药的名字”。当然,小山老师很快考证清楚了,博落回完全是我国的原生植物,而且其名字的来源还跟一位宁波人有关。
原来,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的“蓖麻”条目之后就附录了博落回,原文如下:“藏器曰:有大毒。……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蓖麻。茎中空,吹之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轻用入口。”
果期的博落回
藏器,即唐朝鄞县(今属宁波)人陈藏器,他有本著作名为《本草拾遗》,其中就记载了“有大毒”的博落回,还说可以用它来“以毒攻毒”,治疗恶疮之类的疾病。陈藏器说得很明白,之所以称这种植物为“博落回”,是因为“吹之作声如博落回”。10月下旬,在洋山村附近山里,我折断了一株博落回,看着中空的茎,尽管那里已无有毒的汁液流出,但还是不敢放到嘴边吹,看能否发出类似“博落回”的声音。(www.daowen.com)
中空的博落回茎秆
关于植物名字的趣谈,暂且说到这里。古语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上文提到的《植物图鉴》这本小说中,阿树也曾认真地说:“没有叫作杂草的草,所有的草都是有名字的。”
所以,别小看植物的名字,若探究起来,背后说不定也有不少故事与知识呢。这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在野外,还是在书斋,都是十分有趣的。人若不失好奇心,生活就会多很多趣味。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