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蛋白质印迹分析的步骤及实验材料

蛋白质印迹分析的步骤及实验材料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10-1所示,蛋白质印迹法又称为免疫印迹法,这是一种可以检测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蛋白质的免疫化学技术方法。图10-2蛋白质印迹杂交步骤示意图对于目的蛋白的识别需要采用能够识别一抗的第二抗体。实验10-1蛋白质印迹分析1. 实验器材SDS/PAGE实验相关材料;电转移装置;供电设备;PVDF膜;Whatman 3MM纸。将这条膜在染色液中浸泡1 min,然后在脱色液中脱色30 min,确定蛋白质已经转移到PVDF膜上。

蛋白质印迹分析的步骤及实验材料

如图10-1所示,蛋白质印迹法又称为免疫印迹法,这是一种可以检测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蛋白质的免疫化学技术方法。待测蛋白既可以是粗提物也可以经过一定的分离和纯化,另外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待测蛋白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识别。

图10-1 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原理示意图

如图10-2所示,可溶性抗原,也就是待测蛋白首先要根据其性质,如分子量、分子大小、电荷以及其等电点等采用不同的电泳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电流将凝胶中的蛋白质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上;利用抗体(一抗)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以抗体作为探针钓取目的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一抗前应首先加入非特异性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对膜进行“封阻”而防止抗体与膜的非特异性结合。

经电泳分离后的蛋白往往需再利用电泳方法将蛋白质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这个过程称为电泳印迹。常用的两种电转移方法分别为:

(1)半干法:凝胶和固相载体被夹在用缓冲溶液浸湿的滤纸之间,通电时间为10~

30 min。

(2)湿法:凝胶和固相载体夹心浸放在转移缓冲溶液中,转移时间可从45 min延长到过夜进行。

图10-2 蛋白质印迹杂交步骤示意图

对于目的蛋白的识别需要采用能够识别一抗的第二抗体。该抗体往往是购买的成品,已经被结合或标记成特定的试剂,如辣根过氧化物酶。这种标记是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所催化的一个比色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有特定的颜色且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容易鉴别。因此可通过对二抗的识别而识别一抗,进而判断出目标蛋白所在的位置。其他的识别系统包括碱性磷酸酶系统和125I标记系统。

实验10-1 蛋白质印迹分析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SDS/PAGE实验相关材料;电转移装置;供电设备;PVDF膜(Millipore Immobion-P#IPVH 000 10);Whatman 3MM纸。其他工具:镊子、海绵垫、剪子、手套、小塑料或玻璃容器、浅盘。

2. 实验试剂

(1)10×转移缓冲溶液(1 L):30.3g Trizma base(0.25 mol/L),144 g甘氨酸(1.92 mol/L),加蒸馏水至1 L,pH约为8.3。

(2)1×转移缓冲溶液(2 L):在1.4L蒸馏水中加入400 mL甲醇及200 mL10×转移缓冲溶液。

(3)TBS 缓冲溶液:将1.22 g Tris(10 mmol/L)和8.78 g NaCl(150 mmol/L)加入到1 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pH至7.5。

(4)TTBS buffer:在1L TBS 缓冲溶液中加入0.5mL Tween 20(0.05%)。

(5)一抗:免抗待测蛋白抗体(多克隆抗体)。

(6)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

(7)3%封阻缓冲溶液(0.5 L):牛血清白蛋白15 mg加入TBS缓冲溶液并定容至0.5 L,过滤,在4 °C保存以防止细菌污染。

(8)0.5%封阻缓冲溶液(0.5 L):牛血清白蛋白2.5 mg加入TTBS缓冲溶液并定容至0.5 L,过滤,在4 °C 保存以防止细菌污染。

(9)显影试剂:1 mL 氯萘溶液(30 mg/mL甲醇配置),加入10 mL甲醇,加入TBS缓冲溶液至50 mL,加入30 μL 30% H2O2

(10)染色液:1 g氨基黑18B(0.1%),250 mL异丙醇(25%)及100 mL乙酸(10%)用蒸馏水定容至1 L。

(11)脱色液:将350 mL异丙醇(35%)和20 mL乙酸(2%)用蒸馏水定容至1 L。(www.daowen.com)

【实验操作】

1. 蛋白质的分离

根据目的蛋白的性质,利用电泳方法将其进行分离。为提高电转移的效率,通常采用SDS/PAGE技术。

分离实验结束后,首先将样品墙的上边缘用小刀去除,然后在胶板的右上角切一个小口以便定位,小心放入转移缓冲溶液中待用。

2. 电转移

(1)准备PVDF膜。

根据胶的大小剪出一片PVDF膜,膜的大小应略微小于胶的大小。将膜置于甲醇中浸泡1 min,再移至转移缓冲溶液中待用。

(2)制作胶膜夹心。

在一浅盘中打开转移盒,将一个预先用转移缓冲溶液浸泡过的海绵垫放在转移盒的黑色筛孔板上,在海绵垫的上方放置经转移缓冲溶液浸湿的3MM纸,小心地将胶板放在3MM纸上,并注意排除气泡。将PVDF膜放在胶的上方同时注意排除气泡,再在膜的上方放上一张同样用转移缓冲溶液浸湿过的3MM纸并赶出气泡,放置另一张浸泡过的海绵垫,关闭转移盒。将转移盒按照正确的方向放入转移槽中,转移盒的黑色筛孔板贴近转移槽的黑色端,转移盒的白色筛孔板贴近转移槽的白色端,填满转移缓冲溶液同时防止出现气泡。胶膜夹心放置顺序如图10-3所示。

(3)转移。

连接电源,在4°C条件下维持恒压100 V,1 h。

图10-3 胶膜夹心装置顺序

3. 免疫检测

(1)膜染色。

断开电源,将转移盒从转移槽中移出,将转移盒的各个部分分开。用镊子将PVDF膜小心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用TBS缓冲溶液进行短暂清洗,从膜上剪下一条宽约5 mm的膜放入另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将这条膜在染色液中浸泡1 min,然后在脱色液中脱色30 min,确定蛋白质已经转移到PVDF膜上。

(2)膜的封闭和清洗。

对于没有进行染色的膜,首先倒出TBS缓冲溶液,加入3%封闭缓冲溶液,轻轻摇动至少1 h。倒掉3%封闭缓冲溶液,并用TBS缓冲溶液清洗3次,每次5 min。

(3)一抗。

倒掉TBS缓冲溶液,加入10 mL 0.5%封闭缓冲溶液及适量的一抗,轻轻摇动1 h以上。从容器中倒出一抗及封闭缓冲溶液,用TTBS缓冲溶液清洗2次,每次10min。

(4)二抗。

倒出TTBS 缓冲溶液,加入5 mL 0.5%封闭缓冲溶液及适量的二抗。轻轻摇动30 min,倒出二抗及封闭缓冲溶液,用TTBS缓冲溶液清洗2次,每次10 min。

(5)检测。

倒掉TTBS 缓冲溶液,并加入显影剂,轻轻摇动PVDF膜,观察显影情况,当能够清晰地看到显色带时,用蒸馏水在30 min内分3次清洗PVDF膜以终止显色反应的继续进行。

【实验结果】

检查膜上显色结果,蓝紫色带所对应的即是目标蛋白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