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脂类氧化分解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脂类氧化分解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体内,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由胰脂肪酶催化,胆汁酸盐和辅脂肪酶的协助使脂肪逐步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小肠可吸收脂类的水解产物。酶Ⅰ是FFA氧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图4-1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的β-氧化。但肝细胞氧化酮体的酶活性很低,因此酮体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

储能和供能是脂肪的重要功用之一,是机体内代谢燃料的储存形式。脂类可以脂肪的形式大量储存于脂肪组织中,脂肪在氧化时可以比其他能源物质提供更多的能量。当机体需要时,脂肪分解供能1 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为38 kJ,这比1 g糖或蛋白质所放出的多1倍以上。

1. 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在人体内,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由胰脂肪酶催化,胆汁酸盐和辅脂肪酶的协助使脂肪逐步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

磷脂酶有多种,作用于磷脂分子不同部位的酯键。作用于1位、2位酯键的分别称为磷脂酶A1及A2,生成溶血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作用于3位的称为磷脂酶C,作用磷酸取代基间酯键的酶称磷脂酶D。作用溶血磷脂1位酯键的酶称磷脂酶B1。

胆固醇酯酶水解胆固醇酯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

小肠可吸收脂类的水解产物。胆汁酸盐帮助乳化,结合Apo形成乳糜微粒经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CM是转运外源性脂类(主要是TG)的脂蛋白。

2. 甘油的分解

脂肪细胞不具有甘油激酶,不能转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必须经血液运送到肝脏代谢。去向有2个:

(1)进入糖酵解→TCA→彻底氧化供能经糖酵解逆转异生为葡萄糖

(2)甘油→ 3-p-甘油→磷酸二羟丙酮→逆行→葡萄糖。

3.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脂肪酸的活化。

在胞液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通过与CoA酯化被激活,催化该反应的酶是脂酰CoA合成酶,需ATP、Mg2+参与。反应产生的PPi立即被焦磷酸酶水解,阻止了逆反应,所以1分子FFA的活化实际上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的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而脂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需要通过线粒体内膜上肉毒碱转运才能将脂酰基带入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脂酰CoA肉碱酰基转移酶Ⅰ、Ⅱ(同工酶)催化完成脂酰基的转运和肉碱的释放。酶Ⅰ是FFA氧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www.daowen.com)

图4-1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3)脂酰CoA的β-氧化。

脂酰CoA氧化生成乙酰CoA涉及4个基本反应:第一次氧化反应、水化反应、第二次氧化反应和硫解反应。

第1步:由脂酰CoA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反-⊿2-烯脂酰CoA和 FADH2

第2步:由反-⊿2-烯脂酰CoA水化酶催化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第3步:由L-(+)-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生成β-酮脂酰CoA和NADH+H+

第4步:由硫解酶作底物的α-与β-C间断裂,CoASH参与,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C的脂酰CoA。然后再一轮β-氧化,如此循环反应。

4.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大多数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当乙酰CoA的量超过TCA循环氧化能力时,多余的生成酮体(Ketone bodies),包括β-羟丁酸(占70%)、乙酰乙酸(占30%)和丙酮(微量)。酮体是燃料分子,作为“水溶性的脂”,在心脏和肾脏中比脂肪酸氧化得更快。

(1)酮体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2分子乙酰CoA经肝细胞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催化缩合成乙酰乙酰CoA,再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合成酶(HMG- CoA合成酶)的催化下,结合第三个乙酰Co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然后HMG- CoA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也可在硫酯酶催化下水解为乙酰乙酸和CoA)

乙酰乙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由NADH供氢,被还原为β-羟丁酸或脱羧生成丙酮。

(2)酮体的利用。

酮体是正常的、有用的代谢物,是很多组织的重要能源。但肝细胞氧化酮体的酶活性很低,因此酮体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心、肾、脑和骨骼肌线粒体有活性很高的氧化酮体的酶。β-羟丁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下重新脱氢生成乙酰乙酸,在不同肝外组织中乙酰乙酸可在琥珀酰CoA转硫酶或乙酰乙酸硫激酶作用下转变为乙酰乙酰CoA,再由乙酰乙酰CoA硫解酶裂解为2分子乙酰CoA,进入TCA途径彻底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