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禁吸液后将移液器平放。
(2)吸液时一定要缓慢松开排放旋钮使液体进入吸头,否则液体会迅速进入吸头,导致液体(尤其是一些腐蚀性液体)倒吸入移液器内部,对移液器造成损伤,同时也可能造成溶液的污染。
(3)移液器在每次实验后应将量程调至最大,让弹簧恢复原形以延长移液枪的使用寿命,并且将移液器垂直放置在移液器架上。
(4)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5)平时检查是否漏液的方法:吸液后在液体中停1~3 s观察吸头内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液面下降首先检查吸头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更换吸头,如更换吸头后液面仍下降,说明活塞组件有问题,应找专业维修人员修理。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CR仪和移液器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如何操作及保养等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这几种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
【巩固练习】
1. 简述分光光度计及比色皿的使用方法。
2. 简述离心机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www.daowen.com)
3. 简述电泳仪的分类。
4. 简述PCR仪的操作步骤。
5. 简述移液器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小故事】
PCR不只是一个方法改进
1989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PCR列为十余项重大科学发明之首,将1989年比作PCR爆炸年,Mullis因此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春夏之交,Kary B. Mullis(1944—)在Cetus公司工作期间,发明了PCR。他原本是要合成DNA引物来进行测序工作,却常为没有足够多的模板DNA而烦恼。198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他开车去乡下别墅的路上萌发了用两个引物(而不是一个引物)去扩增模板DNA的想法。Mullis在开车的时候,瞬间感觉两排路灯就是DNA的两条链,自己的车和对面开来的车像是DNA聚合酶,面对面地合成着DNA……
1983年9月中旬,Mullis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做了第一个PCR实验,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DNA聚合酶后在37 °C一直保温,结果第二天在琼脂糖电泳上没有看到任何条带。于是他认识到有必要用加热来解链,每次解链后再加入DNA聚合酶进行反应,依次循环。1983年12月,他终于看到了被同位素标记的10个循环后的49 bp长度的第一个PCR片断。1986年5月,Mullis在冷泉港实验室做专题报告,全世界从此开始学习PCR的方法。1986年6月,Cetus公司纯化了第一种高温菌DNA聚合酶,Taq DNA polymerase,这是1985年春天Mullis建议做的。1987年7月28日批准了PCR的专利,Mullis是第一发明人。1988年,第一台PCR仪问世。1991年,Hoffman LaRoche以3亿美元的代价从Cetus公司获得全权开发权。
PCR不只是一个方法改进,它和DNA重组技术一样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