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是一个写作非常勤奋的人,他从来不放松自己,工作时总是坐在硬椅子上,从不坐有扶手的安乐椅,也从不躺着看书。为了提高写作速度,他还大量服用兴奋剂。但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工作速度惊人,总能找出时间旅行或度假,享受喝咖啡的乐趣并不停地演绎风流韵事。
萨特身材矮小,四岁时的感冒使他右眼几近失明,肌肉的协调能力也丧失,后来他的脸上长了许多麻子,萨特把自己描绘成“癞蛤蟆”。他有意识地锻炼肌肉,学习拳击,培养富有魅力的人格。由于拥有一副好嗓音、不俗的谈吐以及丰富的学识和幽默感,他总能博取漂亮女人的青睐。让萨特更加出名的是他和另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波伏娃的关系。
1929年,波伏娃和萨特同时参加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口试成绩萨特第一名,波伏娃第二名。这次考试首次将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此以后,他们的名字再也没有被世人分开谈论过。波伏娃和萨特是一对没有婚姻的终身伴侣,他们是契约式婚姻的实践者。
1929年时,波伏娃二十岁,萨特二十三岁。某个午后,他们一起看完电影,萨特对波伏娃说道:“我们签个为期两年的协议吧。”契约式婚姻宣告诞生。萨特解释说,两人不必结婚,但又是亲密的生活伴侣,真诚相爱的同时,各自保持着爱情的独立自由。不久,他们又达成了另一个协议:“双方不应互相欺骗,而且不应互相隐瞒”。即是说他们彼此的“偶然爱情”都应该毫无保留地告知对方,双方都有爱其他异性的权利。这两个协议,他们竟然执行了一辈子。
萨特不赞成结婚,主张两性关系的多伴侣化,反对婚姻的静止性,多方接纳来自异性的诱惑。他希望与波伏娃共同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给予的超越传统的爱情关系。萨特曾经跟波伏娃说过:“我们之间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但是,如果我们能同时体验一下其他意外的风流韵事,那也是件乐事。”波伏娃说道:“我们两人的观点一致。”波伏娃还说过:“我们毫不怀疑地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自由是我们唯一遵循的原则。”(www.daowen.com)
波伏娃是个双性恋者,她的一个女学生曾经是她的同性恋对象,据说这个女学生也同时是萨特的情人,三个人共同享受爱情,却互不妨碍。
波伏娃和萨特一直租住在巴黎的旅店里,但并不同房居住,一个住楼下,一个住楼上。生活也是有分有合的,既有在一起的时间,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就是没有长期同居过。而且,他们一生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们后来各自买了房子,更是各住一处,只不过相距很近。可他们的爱情关系处理得很好,五十年的相处只有一次在不和中分手。
1980年4月15日,萨特逝世。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逝世。两人的遗体同葬在蒙巴纳斯公墓。在萨特和波伏娃开启协议契约式婚姻七十年后的1999年,法国通过了一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办理契约合同而不用办理结婚手续,即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伴侣。据说,今天法国已有数万对这样的亚婚姻生活伴侣。这种介于婚姻与同居间的新型爱情关系,真可谓是萨特和波伏娃当年契约式爱情的回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