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心理理论模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网络心理理论模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成瘾只是个体暂时被困在第一阶段,当个体付出必要的努力或者获得一定的帮助时,就能跨越。网络成瘾是个体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满足时的一种“病理性补偿”。拓展阅读网络成瘾诊断的自测题1.是否沉溺于网络?

网络心理理论模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1.ACE理论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杨认为,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逃避现实性三个特点导致用户的网络依赖。匿名性指人们可以将网络身份和自己的现实身份相脱离,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世界里说话做事。便捷性指网络可以在人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满足交友、娱乐、学习、工作等基本需求。逃避现实性指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回避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实现现实世界里所不能满足的愿望,如回避人际交往压力、在游戏里快意人生等。

2.需要满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苏勒认为,人们容易判断自己有意识的需要,难以注意到无意识的需要,但无意识的需要会在某些活动中表达出来,而使用网络可能会导致内部无意识发生变化,并由此影响上网者的工作和生活。当需要被压制、忽略、转移或陷入表面的、间接满足的恶性循环时,人们往往会出现病态的固执或成瘾。一个人对网络的热情可能处于健康、病态或介于两者之间,具体情况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需要的类型、需要被剥夺的潜在程度、网络活动类型、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痛苦的主观感受、对有意识警觉的需要、上网的经历和阶段、网络活动和现实的平衡等。

3.三阶段模型

格罗霍认为,网络用户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新手被互联网迷住,或者有经验的网络用户被新的应用软件迷住;第二阶段,用户觉醒,试图摆脱导致自己上瘾的网络活动;第三阶段:用户的网络活动和其他活动达成了平衡。网络成瘾只是个体暂时被困在第一阶段,当个体付出必要的努力或者获得一定的帮助时,就能跨越。大多数用户最后都会达到第三阶段,只是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4.网络成瘾的综合模型

我国学者刘树娟、张智君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受到诸如社会、心理和生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可用社会—生理—心理模型来解释。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生理因素指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生物性变化,它会影响人们的上网行为,提高人们的唤醒水平。心理因素指个体的抑郁、孤独、自尊水平等,它与网瘾程度密切相关。

5.心理需求补偿模型

我国学者高文斌等人认为,个体的心理需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其可能寻求网络补偿。网络成瘾是个体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满足时的一种“病理性补偿”。万晶晶也认为,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需求缺失程度较高时,他们会更多地去网络中获取有关自主、认知、人际交往、自我认同、消除苦闷、影响力、迎接挑战、轻松取胜等方面的满足。

拓展阅读(www.daowen.com)

网络成瘾诊断的自测题

1.是否沉溺于网络?

2.是否为了满足需要而增加上网时间?

3.是否不能控制、缩减或停止使用网络?

4.当缩减或停止使用网络时是否会感到疲倦、忧郁、痛苦或易怒?

5.上网时间是否比最初想要上网的时间长?

6.涉及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职业。

7.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

8.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或减轻精神困扰。

布雷德制订了“5+3”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前5条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必须满足后3条标准中的1条,即符合“5+1”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