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职业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业也是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制订一份详细可行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针对自我性格以及相关能力确定大致的就业方向;其次,针对大致的就业方向,将其所涵盖的就业范围进行详细划分种类,进而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再次,将该职业特点与自身能力相对比,明确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各是什么,有计划地发扬长处、弥补短处;最后,职业规划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暂时性的,但最重要的是针对职业规划要有坚持执行的毅力和充分的自信心。当然,根据就业情况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就业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2.难以适应环境
当前,双向选择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必将遇到一些难以适应的环境因素。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生活锻炼,依赖心理强,当他们读完大学之后需要自己身体力行地解决职业问题时,面对着“僧多粥少”的就业压力,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其结果是求职心理表现极不成熟,最终出现焦虑、抑郁、不满等心理。
3.就业观念不合理
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也是造成就业问题的原因。许多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认识不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他们往往将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例如,一些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在城市找工作,否则就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然而,社会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常常是上了大学并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于是,这些大学生在幻想破灭后就容易心理错乱,甚至产生心理问题。(www.daowen.com)
4.自身定位不准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对择业的定位过高,理想与现实不符。这些大学生由于虚荣心作祟,往往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对自身缺乏实事求是的评价,导致对职业和薪水期望值过高。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
5.缺乏竞争意识
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及通过竞争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与认可的。但当大学生真正走向求职场时,许多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不敢大胆参与竞争,结果是错过机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及没有“关系”的同学,就更容易产生不敢竞争、不敢尝试的心理问题。这些缺乏竞争意识的大学生在求职受挫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苦闷、焦虑、失望等情绪,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很难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