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饱受着神经症带来的痛苦和折磨,影响学习与生活,严重者甚至休学、退学。其中,最为常见的神经症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和疑病症等。
1.焦虑症
德国精神病学家葛撒托曾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焦虑可以推进人们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富有一定的创造性,并激发人们去做最充分的准备。比如,考试前适当的焦虑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促使我们抓紧时间复习,这是一种正常的焦虑状态。而焦虑症是指那些没有事实依据、无明确对象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焦虑的程度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常见的焦虑症主要包括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两种形式。
案例链接
小刘近一年来整日处于担心害怕之中。晚上睡觉时会担心第二天的外语课被抽到回答问题自己答不上来,因此而失眠一整夜;找兼职面试时站在台上会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甚至紧张得直接冲下台去;常常担心自己现在不能当众讲话的状态影响未来的工作面试;担心以后自己考研究生时面试仍然像现在这样。严重时,会因为这种担忧而无心学习。总之,小刘的生活整日处于这种担心中。
小刘的状态持续了一整年,并且因为焦虑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便是焦虑症的表现。其实,焦虑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我们可以通过态度的改变和具体的行动来消除它,如学会客观地看待事情可能带来的结果以及看到自己应对问题的潜能。但要注意的是,态度的一时改变,所谓的“霍然而愈”并不持久,因为人们的态度往往根植于稳定的人格中,所以态度的根本改变还需要对自己进行不断深入的了解,并运用积极的行为把焦虑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作为大学生,更要学会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特别对于那些性情急躁、性格内向的同学来说,要不断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学会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提高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面对问题心态平和、处事不惊,这才是预防焦虑症产生的有效手段。一般程度的焦虑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得以缓解,但严重的焦虑症患者须经过医院等专业权威机构的诊断,使用药物和其他手段进行治疗。
2.抑郁症
抑郁症被心理学专家称为“心理感冒”,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失去希望,甚至认为人生毫无意义、充满痛苦,常常有一种无助的感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案例链接
大四的小雷处于毕业季,自从9月开学以来,找工作屡屡受挫,最近女朋友也跟他提出分手,事业和感情均不顺利,于是出现了低落的情绪。眼见同学们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进了大型国有企业,心里更加失落,否定自己,整天高兴不起来,觉得自己能力差,做什么事都做不好,以后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了。他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容易惊醒,每天凌晨三四点钟醒后便无法再入睡;吃什么都没胃口,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了7公斤。以前较为外向的他不愿出门,整天躺在寝室,很少再和同学们交流曾经感兴趣的事,打游戏、打球等也不感兴趣了,甚至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轻生,被要好的同学发现后及时制止,并找到心理咨询老师。
小雷情绪持续低落,3个月来食欲减退,睡眠差,并有轻生的念头,这些正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当下,大学生出现抑郁现象的越来越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价值缺失和自我否定。抑郁现象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随着时间的流逝、情绪的积聚,慢慢地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曾经有人说:“抑郁很像是一条河流的改道。你的生命之流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开始碰到了阻碍,生命之流再也流不出去了。你曾经喜欢的东西不再喜欢了,你开始跟这个世界保持距离。”抑郁症并非“洪水猛兽”,它更像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阻碍,只要“通了”,也便好了。所以,预防大学生抑郁症最主要的办法是扫除障碍,让生命之流顺畅。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抑郁症最为可怕的感觉是孤独感和迷失感,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在这些兴趣爱好中感受愉悦的心情和满足的乐趣,让自己的心情有一个流浪的地方,这是大学生远离抑郁的保障。
(2)加强户外体育锻炼
众所周知,科学运动能让人保持身体健康,选择合适的运动也能调节或缓解不良情绪。焦虑时选择慢跑、瑜伽、游泳等能让肌肉放松、让内心平静的运动,特别是瑜伽,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委屈、压抑时选择节奏较快、能量消耗多的运动,如打羽毛球、篮球等更容易释放负能量,消除愤怒的情绪;抑郁、持续情绪低落时可以选择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跑步等有氧运动,和三五个好友一起散散步,或者去郊外爬爬山等简单易行的运动可让抑郁的心情得到转移。走出课堂,走出寝室,每天保证户外锻炼一小时,是预防抑郁的基本条件。
(3)合理宣泄抑郁情绪
把自己的负性情绪释放出来,对身心的平衡很重要。情绪宣泄的方式有很多,如倾诉、说笑话、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或适当玩游戏、写日记、写抒情诗词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宣泄情绪的方式,这是预防抑郁的重要方面。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另一方面要戒除不良习惯和嗜好,如抽烟、酗酒等。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是预防抑郁的身体基础。
3.强迫症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出门后老觉得自己的门没有锁好,睡觉后总觉得水龙头没有关,见到地上有头发就得把它清理掉,拿完不干净的东西反复多次洗手……这是不是患上了强迫症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强迫症案例。
案例链接
8岁那年,我不小心从自行车上跌落,留下了“走路不稳,说话不清晰”的后遗症。初二时,父母离婚,我的成绩滑落到第11名,这对追求完美的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从此以后,我跟自己较上劲了,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次考试必须进前三名,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11点睡觉……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给自己制订不合理的目标就是揠苗助长,不是逼自己成功,而是逼自己患上神经症。当时我的成绩确实进步很快。但是,我渐渐地发现自己上课容易走神,总是想一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我经常想“1+1为什么等于2”(强迫性穷思竭虑);“书本上的这个公式对不对,需不需要验证一下”(强迫性怀疑);“站在高处万一跳下去怎么办”(强迫意向)……有时洗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来,如果顺序错了,就要重新洗一遍(强迫仪式)……
虽然出现了强迫症状,但不论频率还是程度,都不算太重,我还是能带着症状学习。高二的某天,我崩溃了,强迫思维像漫出河堤的水一样,汹涌而至,我被医生诊断为强迫症,而且是重度。
(资料来源:王滋.我终于战胜了强迫症[J].心理与健康,2016(4).)
案例中的患者出现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等强迫观念,以及强迫意向、强迫仪式等强迫行为。像这样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就是强迫症。强迫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明知强迫观念和动作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像之前描述的生活中的一些强迫现象,持续时间不长,或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可能是由焦虑、压力或生活习惯导致的。
强迫症的症状就像弹簧,越压制它,就会跳得越高,所以,治疗最大的困难便是试图与症状对抗。当出现程度较轻的强迫症状时,可以尝试做到“三不”来进行自我调整。
(1)不怕它(www.daowen.com)
正常人也会出现强迫症状,只是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害怕心率加快、窒息等症状再现,就会紧张,结果越怕越会出现,形成恶性循环,并不断将强迫的观念和行为稳固下来。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试着改变思路,告诉自己正常人也会有这些思维和行为。
(2)不理它
强迫症状就像拍皮球一样,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顺其自然,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3)不刻意注意它
经过初步调整后,强迫症状会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患者会担心自己的强迫症状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强迫,这种反复是正常的。
在临床上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主要采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和森田疗法,并常常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如果出现强迫症状,并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则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4.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伴有脸红、气促、出汗、心悸、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身体反应,出现不愿面对恐惧事物等回避行为。虽然患者也知道这些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如害怕死亡、黑暗、蛇等,但正常的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是:正常人的恐惧面对现实,恐惧症患者回避现实。例如,一位女同学,非常害怕尖锐的物品,特别是绣花针。一天,同寝室的同学用针绣十字绣,这位女同学看到针就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浑身战栗、手心冒汗,赶紧跑到厕所躲了起来。
案例链接
贝克汉姆在足球场上威风八面,但这位英国帅哥对有羽毛的动物非常恐惧。据悉,小贝以及妻子维多利亚曾报名参加英国的一项著名贵族活动猎鹰课程,维多利亚十分热衷,每次活动必到,而贝克汉姆却老是借故不肯出席。有记者问维多利亚这是什么原因,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贝克汉姆对有羽毛的动物特别敏感,想让贝克汉姆伸手抚摸鸟类,简直比登天还难。”
(资料来源:http://eladies.sina.com.cn/news/p/2009/0422/0643856368.shtml.)
足球场上威风八面的贝克汉姆也有恐惧症,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恐惧症,恐惧症并不可怕,就算患有恐惧症,我们依然可以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恐惧症主要有场所恐惧、社交恐惧、特定性恐惧等。而大学生出现社交恐惧,对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较大一些。很多社交恐惧者都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自己的恐惧心态:第一,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第二,减少完美主义倾向,接受自己的现状,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第三,不强化症状,别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和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反而会加重症状,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时,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5.疑病症
案例链接
大三学生欣欣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从初三开始,身上的“体味”就一直困扰着她。奇怪的是,这股“体味”身边的人都说闻不到,但欣欣不相信,7年以来四处求医,到各大医院进行诊断,医生均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和身体的异常。为此,欣欣痛苦不已,她始终坚持认为,是“体味”的存在,才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接下来还将影响自己找工作。
案例中的欣欣似乎并没有患上任何疾病,但她饱受“体味”的折磨。事实上,她患上的是疑病症,说白了这病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硬安在自己身上。
疑病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他们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无身体疾病)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常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那些具有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患上疑病症。
这种不是病的疑病症,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它虽然不是身体疾病,更不是不治之症,但一般的医药疗法和简单的说服很难奏效。若是发现有疑病倾向,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适当倾诉,宣泄压力
学会利用周围资源,如同学、老师,把困惑或不愉快倾诉出来,倾诉者会减轻自己的一些压力和烦恼,同时,也有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
(2)转移注意,培养爱好
不要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病症”上,热衷于一项或多项爱好、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将注意力从“病症”上转移开。
(3)积极暗示,增强自信
疑病症患者往往易接受暗示,所以,当“病症”出现时,不要去刻意赶走它,试着与自己进行积极的对话,如“我感觉今天精神很好,很健康”“我没有病,我是健康人”等,同时相信医院对自己身体的诊断结果,和“病症”和平共处,带着“病症”去学习和工作,相信自己可以和“病症”和谐共处。
(4)调整认知,正视现实问题
疑病症患者往往通过“病症”来逃避现实问题,所以,在进行调节时,更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当前的现实问题上,如人际关系、学习问题等,积极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作为疑病症患者的家属或朋友,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