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认识到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宽容积极的心态面对朋友、看待友谊。

1.自卑

自卑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出现偏差、自我认知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一种轻视、否定自我的负面情绪和退缩状态。自卑心理一般是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差距而出现的心理失衡,如有些个子矮、长相不尽如人意或者天生有某些生理缺陷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交往中没有自信;也有的同学由于出身农村,在来到大学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的同学由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学业受挫以后产生自卑心理。总的来说,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伴有人际敏感,习惯性地猜忌其他同学的言语行为是不是暗指自己,话里有话;而对于自己的表达与行为又过于拘谨,思前想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我,长期处于压抑、抑郁的情绪状态中。其实,“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一定会存在着缺点与不足,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态,我们不能忽略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在外貌、家境或是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应该多肯定自己各方面的进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悦纳自己的不足,特别是那些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短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自信,走出自卑的阴影。

2.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和想到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很少考虑别人甚至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只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很少给予别人关心和帮助。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眼中只有自己,对于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视而不见,缺乏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家人高度集中的关注,同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历,容易养成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当然,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受到格外重视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目前,自我中心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因为自我中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学校社会都不可能对这部分学生提供过去家庭成长环境中那般无条件的关注、宽容和爱护,如果自身不做出及时的调整,结果往往是受到周围群体的排斥和孤立。自我中心其实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发育不健全、心理幼稚的表现,而具备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能力才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3.理想化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容易将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理想化,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束手无策或是反应过激。人际交往中有理想化倾向的大学生容易对周围的朋友有完美主义的期待,不能容忍彼此间存在正常的差异或摩擦,希望与朋友间的相处完全符合自己的需要与意愿,忽略了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必然性。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他人总是有较为理想化的要求,容易纠结于一些小问题,必然会让周围的朋友渐渐远离自己,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认识到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宽容积极的心态面对朋友、看待友谊

4.嫉妒(www.daowen.com)

嫉妒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可避免。嫉妒的本质是社会比较,是对超过自己的人感到恐惧和愤怒的混合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嫉妒一般发生在各方面水平相当的同龄人中间,面对各方面与他人存在的差距,心态积极向上的人会借此转化出前进的动力,而心胸狭窄的人则会深陷嫉妒情绪不能自拔。嫉妒情绪在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嫉妒心强的人一般具有较高水平的好胜心和进取心,但缺乏对自身客观准确的认识或奋发进取的精神。要想摆脱嫉妒情绪的折磨,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在看到别人成功的光环时也要看到别人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用豁达健康的心态面对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竞争,让竞争成为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而非嫉妒产生的根源。

5.猜疑

猜疑是指在没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或怀疑的心态。猜疑一般没有真实的证据,只凭当事人主观的感觉或猜测。在人际交往中,其实每个人都不免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产生过一定的猜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旦猜疑成为一种习惯,便会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处处提防他人,总认为他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算计自己,最终形成与他人对立的情绪,不相信任何人,同时也失去所有人对自己的信任。在大学生活中,如果面对同学和室友,时时刻刻疑心重重,以假面具示人,从不表达心中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便容易与他人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很难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更别说结交到知心好友。

6.社交恐惧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有的同学生性腼腆羞怯,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退缩和回避的行为;有的同学在交往中有过分的担忧、焦虑情绪,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看我”“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甚至有的同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紧张得出现面部肌肉僵直,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生理症状,同时心里没有缘由地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在心里嘲笑自己等。上述社交恐惧症状都是由于内心不同程度的敏感、羞怯并且在交往中缺乏自信所造成的。要想克服社交恐惧,就必须调整对自身的错误认知,树立人际交往的信心,勇敢地敞开心扉,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尽情体会和享受与人相处中的温暖与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