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主要作用于对人的行为的调控上。人们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地适应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就是因为人们具有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从构成和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层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清醒的自我体验和良好的自我控制均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首先,正确的自我认知能提升人的认识水平。人的认识活动不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都由于自我认知的存在而更加自觉、合理和有效。同时,自我意识也决定了个体对认知经验的解释。不同的人可能有过同样的经验,但几乎不可能对这些经验有同样的解释。对于一个人来说,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使人明白自己的处境,找准自己的定位,并赋予其积极的含义,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而错误的自我认知就会使人从经历中取得不现实甚至错误的经验,从而导致自己的失败。
其次,清醒的自我体验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人们不仅仅能够对自身之外的世界产生情感,并且能够对自身产生情感,例如,生理自我方面的羞耻感、满足感;社会自我方面的孤独感、自卑感;心理自我方面的自尊感、自信感。自我体验是一种高级情感,人们在混沌不理智的状态下,对自我的体验往往会出现偏差,只有在冷静清醒的时候,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水平,丰富情感世界。
最后,良好的自我控制能促进人的意志发展。意志的核心是自觉克服困难、实现目的,这就要求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善于自我控制,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终实现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意志过程与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控制密切相关,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促进意志的发展。
2.自我意识调控个体行为(www.daowen.com)
自我意识使个体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确立不同的目标,在目标的导航下,个体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朝向更符合目标期待的方向前进,并在实施自己行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控制,从而决定保持或者改变行为的方向、内容、手段和强度等,实现对个体行为的调控。
自我意识不仅影响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也会影响个体对未来的判断和期待。研究发现,学困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差。普通学生是不会允许自己成绩落后的,所以在行为上就会有勤奋努力的表现。学困生会觉得自己考试成绩落后是正常的,所以在行为上就不会督促、鼓励自己努力奋斗。成绩落后正是学困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3.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实现
个体的发展过程是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果。自我教育是个体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心理潜力。
4.自我意识促进个体个性的整合
个体的个性包含了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个性的整体水平就无从谈起。同时,自我意识对个性的整体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使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保证着个体正确地认识世界,并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动的力量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