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在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外在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华生完全否定遗传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使他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并证实了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这也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受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可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维护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外在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虽然华生完全否定遗传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使他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并证实了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这也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社会环境

许多心理问题是由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当前,网络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变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无一不冲击着大学生。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使东西方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碰撞,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取向,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疑虑、混乱。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使信息量暴增,更多未经过滤的媒体信息直接进入大学生的认知世界。大学生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不成熟,崇尚科学但欠缺辩证思维,对于一些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极易造成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从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家长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比较乐观、积极。而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则容易使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

可见,家庭结构及关系、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等对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破裂家庭或父母关系不和谐,以及单亲家庭环境,容易使个体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www.daowen.com)

3.学校因素

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从出生到大学约1/3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就大学生而言,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致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主要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差、人际沟通能力差、过于单纯和幼稚、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意志比较薄弱、挫折承受力低等。进入大学后,自然而然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再加上学校的激烈竞争环境、大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等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心理的成长。

4.重大生活事件

心理异常有其内外在的影响因素,但很多时候少不了引发它的导火索。个体遭遇的各种生活变化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如家人死亡、失恋、天灾、疾病等。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会给其带来压力,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严重、突然,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看,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受人歧视和鄙视;本人患重病;当众受侮辱或名誉受损害;恋爱受挫;学习遇到困难或学习负担重;不喜欢本专业;家庭亲人死亡或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错怪;期待中的评优(如三好生、奖学金等)落空;人际关系发生冲突;等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受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可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维护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