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学背景
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吴文化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地理位置上与越文化交错于江南地区,也是江南文化的滥觞。
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吴文化与越文化在经济特点、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适合做比较分析。今天的吴地已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江苏又是中国经济第二大省,而长三角地区更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究。从空间上看,吴文化的核心区域离宁波距离适中,适合在假期开展中线研学旅行课程。
二、研学目标
丰富第二课堂,转变学习方式;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调整学习状态,提升研究能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增强沟通交际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
三、研学设计
1.主题:走进江南水乡,近距离考察吴文化的前世今生;比较吴、越文化的特点,探究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与人们经济、生活的关系。
2.时间:5日。
3.地点:南京(阅江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夫子庙、中山陵、南京博物院、总统府、紫金山天文台),太湖(鼋头渚、惠山古镇),苏州(留园、苏州大学、寒山寺、虎丘)。
4.人员:宁波四中2017级高一年级部分师生。
四、研学资源简介
(一)人文资源
1.阅江楼
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阅江楼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尽显古典的皇家气派。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2.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它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北宋时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庙东还有魁星阁。
3.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历史上极负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
4.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千米;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是古镇亮点。
5.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闻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园为常州盛旭人购得。盛氏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以及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二)历史资源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截至2015年,纪念馆占地面积12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等。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另外,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等诸多景观,构成了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2.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加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各建筑在形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中山陵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3.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简称“南院”或“南博”,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呈“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全院另设“六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二,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
4.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100多年里,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总统府面积颇大,分为三大部分:西区中式庭院是江南名园煦园和孙中山的大总统办公室和秘书处,中区为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办公地,东区则为行政院旧址、马厩和东花园等。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攻破南京总统府,宣判国民党对大陆的统治彻底结束。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总统府掀开了新的篇章。
(三)自然资源
鼋头渚是一个横卧太湖西北岸的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鼋头渚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明代,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在此留下了“鼋头渚边濯足”的遗迹。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
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等十大景区,各具风貌,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传海内外。
(四)科技资源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建成于1934年8月,位于南京市东南郊风景优美的紫金山上。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金山天文台是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2011年,紫台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2020”组织实施方案,将自身定位为: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天文研究中心。近年来,紫台正努力建成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以暗物质粒子探测为核心的空间天文探测研究基地;以太赫兹探测技术为支撑,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的南极天文研究基地;以人造天体动力学和探测技术为支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空间目标和碎片观测研究中心;以近地天体探测研究为基础,面向深空探测的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五)学术资源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截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共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万余平方米。设有24个学院(部),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五、研学内容
(一)研学课题(见表1)
表1 吴文化研学旅行课题
(二)研学纪实
【第一天: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①】
7月20日一早,带上行李,怀着对吴文化的好奇心,同学们和带队老师一起乘坐大巴车前往六朝古都南京。研学旅行第一站是阅江楼。坐落于南京城西北角狮子山巅的阅江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为江南四大名楼,其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有着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皇家气派。登上阅江楼,同学们一览南京的秀丽风光,俯瞰南京长江大桥;走进楼里,看到明朝版图、名家书画及当时的科技成就,感受明朝时期的灿烂文化。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傍晚,同学们漫步于秦淮河畔,回味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感受桨声灯影里如梦如幻的美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此刻的乌衣巷在熙熙攘攘的人潮里却显得静谧安详。龙舟在秦淮河里游荡着,行人在大街小巷里游走着,似乎穿越时空望见明清时期十里秦淮的繁荣景象。
【第二天: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②】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其建筑融汇了中国传统和西方观念之精华,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第二天上午,同学们满怀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来到了中山陵,瞻仰这位一生心系革命的伟人,回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国民大革命,感受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同学们被先生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着,坚持登上392级台阶,俯瞰中山陵,感受到一股磅礴的气势。
之后,同学们参观了十朝历史文化园。展览馆里陈列的一些文化珍品显示出当时的繁荣盛况。明孝陵博物馆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行走在大气宏伟的展厅里,同学们仿佛游走在历史长河里,感受历史的变迁。
总统府是中国重要的近代历史遗址。中山先生在这里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总统府外表看似华贵,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可先生的办公场所却极其简单,一桌、一床、几把椅子,仅此而已。就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先生曾在多少个日夜里废寝忘食地为打造理想社会而奋斗。历史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白纸黑字,而是突然鲜活了起来,仿佛就在眼前,让人记忆深刻。
在南京博物院,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和民国馆。同学们在这里欣赏到一些历史文物、雕塑、名家绘画作品,又聆听了昆曲,感受民国风情。
【第三天:太湖绝佳处,古镇吴韵风】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沫若曾这样形容无锡太湖风景。第三天上午,带着一份期待与憧憬,同学们来到了太湖鼋头渚。尽管烈日炎炎,同学们行走的兴致和探索的欲望却丝毫不减。在山清水秀的太湖景区,亭台楼阁尽显江南风韵。曲径通幽处,池中盛开的荷花,在郁郁葱葱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格外动人,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舞动着袅娜的身姿。鼋头渚景区矗立着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雕塑。徐霞客曾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人生,书写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整个塑像体现着“行者无疆,壮行中华”的霞客精神。乘船渡湖,隔窗眺望远方,凌波荡漾的湖面与层峦叠翠的远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惠山古镇文化底蕴丰厚,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夜晚的古镇没有璀璨的灯光,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只传来阵阵聒噪的蝉鸣,更衬托出古镇的寂静。在淡淡的月色笼罩下,隐约可见小桥、流水和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轮廓。走在古镇的小道上,一旁是一座座祠堂,门紧紧关着,恍惚间这座古老的小镇在此刻似乎安静地睡着了。(www.daowen.com)
【第四天:吴文化讲座,名校零距离】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第四天上午,同学们来到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现任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文教师的孙燕冰为同学们开设了吴文化主题课堂。孙老师从吴国的崛起、吴都的迷思、吴国兴衰的关键人物、吴越恩怨、与吴国有关的典故成语、吴国与女人们、吴侬软语等七个方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吴国的故事。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听讲,专心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中午,同学们在苏大食堂就餐,之后参观了苏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下午,全体成员在苏大举行了吴文化行走课堂汇报展示活动。每个同学都上台发言,谈自己对本次吴文化行走的体会与感受。各学习小组进行了研究课题开题汇报和节目表演。综合行前测试、活动参与、行为规范、研学旅行日志、课堂表现、汇报交流、团队建设等多个考核环节,第二组、第七组和第八组共三个小组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孙钢等九名同学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第五天:一园山水游,一程江南梦】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广为人知,而“和合文化”更是增添了寒山寺的文化魅力。和合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应互忍互让、和睦相处,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第五天上午,同学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寒山寺,感受禅院的清净,聆听和合钟声。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既然到了苏州,对虎丘景点的考察自然不可少。云岩寺塔、剑池、断梁殿等景观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历史故事。同学们一边游览,一边听讲解,对虎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个研学旅行点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留园。园林小巧别致,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大家沿着蜿蜒曲折的小桥漫步,欣赏湖中的荷花和园中的亭台楼阁,别有一番趣味。
六、研学心得(选编)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陵的调查研究
组长:严筠祺 研究小组成员:詹永杰、张晟、陈一言、陈欣睿
【引子】南京是一座国家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其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南京的旅游景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其中中山陵是大家游览这座美丽古城的必经之地。中山陵坐落于钟山风景区,风景独特,四面环山,给人以宜隐居之感;它是中国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也是一个爱国主义基地。
1925年3月12日,这是个沉重的日子,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轰动全国,让人不禁感到悲伤。1925年4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为孙中山先生建造中山陵,将这个伟大的身躯永远安置在环境优美、群山环绕的陵墓中。
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多么气势磅礴的陵寝。它由南往北延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墓室,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陵墓的入口竖立着一个花岗石牌坊,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的“博爱”二字;前行为陵门,门额上有四个大字——“天下为公”。祭堂是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堂南有三座拱门,门额上刻着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民族、民权、民生。祭堂里面立着12根大理石柱子,正中是一位意大利雕刻家用汉白玉雕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此时的孙中山先生手中正拿着民国政府的建国大纲,目视着前方,好像正在思索着什么。这尊雕像,雕得栩栩如生,衣服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辨。祭堂两边是先生于民国十三年4月24日题写的民国政府建国大纲。在祭堂后面的圆球形墓室里,顶上贴着蓝色的琉璃瓦,琉璃瓦上面印着“青天白日旗”。墓室正中间的地下是一副铜棺,里面安置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铜棺上面有一个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的卧像,雕得巧夺天工,丝毫不亚于祭堂里摆放的那尊。
吕直彦,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师,中山陵的设计是他33岁开始扛起的大任。为了设计这座陵墓,吕直彦花了3年以上时间,呕心沥血。这样的设计也有一定寓意:整个中山陵的样子就像一个警钟,以警示后人。据资料介绍,中山陵位置的选定,是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打猎中大致圈定的。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宋庆龄、孙科以及国民党的一部分人员来到紫金山,选定了具体位置。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共有300多级的阶梯,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从墓室往下看,更能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仿佛那一节节阶梯已经消失,只剩下了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这个景象仿佛在告诉我们:只要过了坎坷,曾经的一切磨难都将成为台阶。
此外,中山陵各建筑在形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节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体现了海内外同胞对中山先生的高度敬仰之情和缅怀之情。
重视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曾经说过,“要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一定要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更好地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爱国主义是先辈留下来的,为什么我们要继承并且弘扬?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重视爱国主义并不是纸上谈兵,我们的切身实践更为重要。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我们来说,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更应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活动,譬如国庆节市政府的升旗仪式、参观城市历史博物馆等。
纵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能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是啊,爱国主义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国主义思想对我们青年有着多么切实的帮助和多么深刻的启迪。“爱国主义”的内涵并非只是“爱国”,它的背后还隐藏着无数先辈们的尝试与摸索。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唯一的,是鲜明的,是始终不变的,因为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荣誉,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荣誉。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
组长:陈佳璐 研究小组成员:孙颖洁、张明、叶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期5天的吴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旅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太湖鼋头渚。郭沫若曾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站在鼋头渚深处的石窟前远眺太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波光粼粼,岛屿沉浮。在前往码头的路上,山峦叠翠,亭台隐约。长春桥边,盛夏中竞相开放的荷花,与湖水辉映成趣。而在路途中我们也发现了太湖上还漂着一些蓝藻。原来太湖曾因湖水富营养化而致蓝藻泛滥,后在政府部门和当地百姓的努力之下,有所缓解。因此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为“浅谈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小组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具体探讨如下:
古人云: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之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水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以代替的。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如果滴水不进,在常温下最多只能忍受三天;若是在炎热的夏季,恐怕连一天半都受不了。水在生理上的主要作用有:帮助消化,排泄废物,平衡体温,润滑关节,维持细胞、淋巴和血液运行。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她的确很大,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清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丰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约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1.2倍。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整体水质也并不容乐观。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影响,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
另外,关于排污,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21个干流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目前,我国对污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常住居民,还涉及外来人员、部队系统、少数民族,也会涉及权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薄弱的。这就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进而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施行。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二)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项重要措施。雨水可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应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
2.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三)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摊、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
2.提高环卫部门管理水平
鉴于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向河道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粪等情况客观存在,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守规矩,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现象。应在沿河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没有厕所而将河沿当厕所的现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对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馆、水上游乐厅等采取取缔措施。
(四)水资源调控措施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污染并不是一个人造成的,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资源的治理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我们必须从个人做起,自觉地节约水,合理地利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意,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甚至彻底解决。同时我呼吁,别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你的眼泪”这句话变成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