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四中的研学旅行实践与创新

宁波四中的研学旅行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表明,开展高中生研学旅行,除了必须遵循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规定,还要遵循以下标准:(一)寓学于行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与“行”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总之,寓学于行要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宁波四中的研学旅行实践与创新

由于高中阶段研学主体年龄段偏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相对提升,知识储备的丰富程度加大,研究的视野也进一步拓宽,故对其研学课程设置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具体表现为:研学旅行的研究性内容增多,研学过程中研学主体的自主性程度加大,研学目标的设置和研学成果内涵的要求加深。实践表明,开展高中生研学旅行,除了必须遵循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规定,还要遵循以下标准:

(一)寓学于行

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与“行”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忽视“学”,研学旅行就成了单纯的旅行,就成了教师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了;若轻视“行”,研学旅行则会沦为换个地方的常规课堂教学。处理好“学”与“行”的关系,在行前就应该做好科学合理的筹谋,做到“学”与“行”有机结合。如在安排人文教育研学旅行时,在行前,带队导师的选择中就应该有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的参与,研学教材里也要多多体现相应人文景观的文字、图像等;在专题讲座和实践体验环节设计中要多渗透与该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总之,寓学于行要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知行合一

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二字,其实践表现在学生的全过程参与中,有课程主题的设计、研学教材的开发、实地的考察、动手制作等。像观赏自然风景、考察人文景观、品尝当地美食、了解风土人情、体验职业生活等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都是在真实、开放的具体情境中开展的。学生在这些不同情境中的体验、感悟、思考要比传统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实得多、直观得多、生动得多,学生的记忆也往往深刻得多、牢固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理论是间接的知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直接的知识;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经验也需要理论的提升。研学旅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知行合一。(www.daowen.com)

(三)个性化探究

在同一个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本次研学旅行的课程主题而设置的课程目标及研学任务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研学旅行过程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对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此,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要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索出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将学生分入不同的研学旅行子主题小组中。基于学情的研学旅行,既要确保实现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又要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探究的需求,让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四)过程性评价

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过程的丰富性、方法的直观性、成果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研学旅行内容的多元性和评价机制的过程性。研学旅行虽然有预设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但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会生成新的研学内容。研学内容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或某种研学成果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旨在让学生的行为产生期望中的改变”。开展研学旅行时,对学生的评价应包含以下方面:学生由于知识拓展而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思维的变化、探究能力的变化;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体验,从而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