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篮球教学的分层交叉模式及其实践研究

高校篮球教学的分层交叉模式及其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层交叉教学模式,由于有内部分层,使得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家长与社会是否理解这一模式,也对分层次教学的顺利启动有很大的影响。分层教学模式提供了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依托,并且使这一过程具有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

高校篮球教学的分层交叉模式及其实践研究

(一)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次教学遵循与适用因材施教原则,一方面,这一原则是现代教学论的一项核心原则;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历代教学处理教学过程当中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与策略。因材施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如下:

第一,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都有所了解与把握。

第二,教师要以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

第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学有所长。

因材施教上述三个方面的含义,正蕴藏着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具体如下:

(1)让学生主动发展

只有让学生自主发展,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才能够使人才发展具有多样性。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承认个体差异性,并且其还强调绝不可以只用一种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们自由的展现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进而将他们的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个体潜能的挖掘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应当做“园丁”,而不是“伯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伯乐想要的是千里马,而园丁的心愿则是“满园的春色”。而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从整体出发,来对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辨析,教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选拔适合完成教育的人,而是要让教育适合每一个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比之前的自己更好。教师会选择在充分培养与发展优良个性的同时,也选择用不同的方法来让目标的共性达到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会调查教育对象,研究教学目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与前提。只有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能力、个性以及思维特征,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影响因素与追求之后,才能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并进行针对性的施教。

第二,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对教育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调整。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提出对每一位学生都适合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区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除了要能够使学生的特长兴趣得到发展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弥补学生们的个体缺陷,进而来让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保持一致。

第三,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对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加以改进,进而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需要注意的是,近代的班级授课制,使得因材施教与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效率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要想将因材施教真正的落实下去,很有可能需要以牺牲一部分人的自主发展,抑或是牺牲效率为代价。

2.主体性原则

教育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应该是学生们的辅导者与引路人,并且还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学案,组织不同的教学过程,进而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与主体意识。

3.团结协作原则

教师想要以一己之力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根本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有其他教师的相互协作与配合才能够完成,有时甚至还需要社会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分层交叉教学模式,由于有内部分层,使得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家长与社会是否理解这一模式,也对分层次教学的顺利启动有很大的影响。

4.正视矛盾并促使矛盾转化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运动、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是在他们的教育、天赋、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当然,学生的各种成绩并不是一直持续提高的,而是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此时,就需要利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来让教师持续地分析与观察学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强化,最终,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与篮球的各种技战术。

5.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教师应创造性的教

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层次共性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并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2)教师要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

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出来,或者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思考的精神与能力为主。需要明确的是,创造性的学习,强调的是过程的创造性,而不是结果的。分层教学模式提供了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依托,并且使这一过程具有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以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以及个体差异性为前提,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并做到“分而未分,合而不合”,充分体现出了个性与层次,并使学生们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而且十分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方法

不同的高校篮球课程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将分别对选修课与专修课的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介绍。

1.高校篮球教学选修实践课

篮球选修课教学模式以实践课为主,教师会采用讲解与示范、比赛、自学、练习等方式完成教学;而理论则采用阅读、图片、录像、讲授等方式完成教学。篮球教学作为一项运动,其能力的培养应当采用布置作业、座谈、课堂提问、评论等方式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在整个篮球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与此同时,还要全面贯彻素质教学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体现出能力的培养。

2.高校篮球教学专修理论课

篮球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专题作业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电化教学(录像、电影、图片等)等这种直观教学方式。

一般情况下,篮球理论知识主要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所进行的课堂讲授,所以要求体育教师对篮球理论知识做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思路清晰,并且还能够以知识内容的层次为依据,重点指导学生,并要求他们完成课前预习。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的能力,这样会更便于反馈与改进教学。在课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批改作业,与此同时,还要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外篮球的发展状态,并引导他们结合国内外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来对篮球这项运动进行论述,从而使学生对篮球能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三)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特点

分层次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本书将通过对分层次教学模式下的班级和传统集体授课制的班级的异同进行比较,来体现出前一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源于大工业时代的传统集体授课制,相对来讲,其教育内容是比较单一、稳定,而知识体系多是以继承前人的知识为中心,并将知识的记忆与复现当作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是因为在大工业时代,普通人在继承与积累足够的知识之后,就能够终身都不用学习了。

专家曾经测算过,人类的知识,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每五年增加1倍;20世纪50年代,为每10年增加1倍;19世纪时,则是每50年代才可以增加1倍;在此之外,人类知识的翻新进步更慢。在这种情况下,将几十个人集中在一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知识传授,就能够使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并使迅速普及知识的目标实现,此后,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分班的依据很单一,通常会以学习成绩与年龄作为分班的标准。

第二,在一个阶段之内都会是固定不变的,如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内班级是不变的。

第三,班级比较大,而且班里的人数也比较多,少的有四五十人,多的能够达到六七十人。

第四,将掌握知识本身成了教育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

班级授课制作为前人积累、传授与继承知识的重要场所,培养出了很多社会所需的人才,一直以来,都为创造与继承灿烂的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www.daowen.com)

时至今日,虽然继承与积累知识依旧是,并且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另外,也是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源头,但是,在21世纪更重要的却是培养学生们的终身学习能力。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变得非常快,它为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的继承和传授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培养出了不少社会所需人才,长期以来为继承和创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人们并不需要推翻过去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及作为科技传播载体的班级授课制,因为这一制度还是有长处的,当然,人们也必须要跟上21世纪知识迅速更新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需要在维持现行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分层次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模式和现行班级授课制的班级的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1.班级“合而不合、分而未分”

班级“合而不合、分而未分”指的是,分层法对原有班级首先按照综合素质(包含确定分层教学的学科成绩)进行分层,然后对同一个教师教学的两个平衡班进行归级重组,最后再进行交叉上课。这种教学方式在上完分层次教学科目的课程之后,其余课程则需要回到原班级上课。这样的话,原班级在大体上并未改变,但是,在不变中又有变化,因而,就会最大限度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将自己的篮球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并引发他们的实践力与创造力。

前人的经验告诉人们,越与学生“最近发展区”接近的教学(俗称“跳一跳摘到个桃子”),就是越有效的教学。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强迫学生做一些他自己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情,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另一方面,还会伤害他们的心理与人格。而分层次教学模式就体现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在备课、辅导、作业、授课、测试当中都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寻求与学生健康成长相符的最佳教学方法。

2.引进良性竞争机制

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班级阶段内不变的弱点,引入了良性竞争流动机制,这种机能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与机会。无论以哪一种标准分班,在分班之后,都一定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内因与外因),而分化出不同层次与需要的隐形层次。

传统班级管理经常忽视隐形层次的存在,依旧选择按照班级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就会使学习好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强,而且变得不能够受一点委屈,从而使他们的耐挫力下降,并对智力的开发产生影响;中间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而有无所作为的感觉产生,这对潜能的开发与利用都是很不利的,创造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由于长期失败,导致他们无法看到被肯定或者成功的希望,进而就会变得自暴自弃、麻木不仁或者自卑。而这些都是传统班级无视隐形层次所产生的后果,由此也会产生很多教育教学的不公平性,这是应试教育一个致命的弊端。

创造实际上就是变不可能成为可能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打破先例的活动。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其将学习情况、能力、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同学集中在一起,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亲和力,并从中找到不足与自信,进而产生展示自我的冲动,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最终,将“教、学、做”的合一真正地实现。角色改变所带来的激动情绪激发出了他们超过自身智商的情商,而这会使他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开发。

分层次教学模式中的既公平,又严格的良性竞争机制,使得学生们的心能够紧紧贴合在一起,使学生们的精力能够被吸引到集体活动与学习当中,这对班风、校风与学风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在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之前,学生是在教师与家长的要求之下被动的学习的,而在良性竞争的机制下,学生们逐渐变成了真正意义的主动学习。

在竞争机制的调控之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适度的压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将压力转换为动力,这使得传统班级的“一潭死水”变成了活水。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发展分层次教学的竞争流动机制,使得公平、公正竞争的机制真正得以实现。只有自己努力,就会获得晋级的机会,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不努力,就会退级,所谓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的话,流动就让传统班级成了“源头活水”,并在不知不觉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耐挫力。

(四)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的理论

(1)学习动机理论

一定水平的运动学习动机,能够让高校篮球参与者在篮球运动中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更能够坚持长时间的练习,并且还能够表现得更加努力;低运动动机,可能会让个体放弃并且退出高校篮球运动。

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明确学习的目标

如果学生清楚了学习目标以及活动价值,就会有学习的需要产生,进而才会尽全力地完成学习。盲目学习,效率一定会很低,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目标既不可以过大,让学生感到无法实现;又不能够过小,让学生感到过于容易实现,从而失去学习动机。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远大目标与具体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②积极的鼓励

对于学生学习高校篮球来讲,积极的鼓励,其中,包括适当的表扬与及时的评价,会对其有强化作用,并且还能够将学生集体荣誉感、上进心与自尊心等激发出来。

第一,及时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及时评价的效果都好过不及时评价,原因在于,前者能够利用不久之前留下的鲜明记忆,来让学生有改进高校篮球运动学习的愿望,后者在这方面的作用就会比较小,因为学生对完成任务后的情景的印象已经淡化了。

第二,适当的表扬,对于学生而言,鼓励、表扬多过指责、批评,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激发出来的。如果表扬过多的话,就会让学生产生骄傲的倾向,并且还会出现忽视自身缺点的问题,从而引发消极的效果,因此,表扬一定要适度。另外,除了要表扬之外,还需要明确指出学生们的不足与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③期望

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不同的学生,对自己会有着不同的期望,通常来讲,较为优秀的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中等的期望水平不等;较差的对自己的期望水平则较低。如果期望过高,就会难以达成,从而产生失望的情绪,并且可能失去信心;如果期望过低,就会让学生有厌倦的情绪产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降低,从而导致他们不再积极地学习高校篮球这项运动。

④评价

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来讲,教师的评价同样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通常来讲,含有期望因素的评语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再接再厉地学习高校篮球的热情,并且对增强学习动机也是有利的。如图2-1所示,表明了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

在图2-1当中,三条虚线分别代表三组学生的高校篮球成绩的增长趋势。在实验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对三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结果显示,成绩最差的是无评语的学生组,成绩最好的是顺应评语的学生组。由此可知,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评语对加强学生动机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要及时对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

图2-1 教师评价图

(2)学生主体理论

培养人才是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现代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就是主体性发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从而让学生实现从“自在”主体转变为“自为”主体的目标,最终,培养出具有自主创造性与能动性的新型人才,就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而高校篮球教育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学生主体理论具有两种含义,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为认识以及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运用与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主动的、能动的完成高校篮球的各种学习任务。

第二,学生为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以及自立创造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做发展的真正主人。

在高校篮球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人们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重视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性,而且还采用了相应的合理措施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学生本身就具备创造性、能动性与自主性,因此,在高校篮球运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是发展与学习的主体。可是,学生如果想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要具备明确的学习动力与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更愿意学习。

当然,人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与主体作用的发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会有更好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将既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外,还需要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作为控制者的角色,即要当一名合格的“导演”。

(3)信息反馈调节理论

反馈调节指的是,在整个高校篮球教学过程当中,师生要能够及时地从教与学中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与调节,最终,使教学效率提高。运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来对高校篮球普修课进行剖析,也就是说,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在整个系统当中,师生双方必须要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要通过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的调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由于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因而不同班级会有不同的进度与教学内容,此时一定会存在教学内容难或易、进度快或慢的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他们对教学的反应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

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调节的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第二步:及时评价获取来的反馈信息,并对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活动做出恰当地调节。

高校篮球普修课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就有效地利用了反馈调节的理论。教师在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并将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民主、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有了这种关系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教师也能够及时收到更多的反馈信息。此后,教师需要对这些信息及时做出评价。

2.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的实践

在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主体参与的原则。承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主体性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会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并使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一系列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们逐渐了解自己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习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