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道释三家学术旨趣探索-冯达文文集(第7卷)·学思之路

儒道释三家学术旨趣探索-冯达文文集(第7卷)·学思之路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现代化的巨足,正在(已经)踏遍山河大地,现代化的时尚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在在处处。第一组探寻儒学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入世承担”为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发乎情,止乎礼”的心理结构使每个个人得以融入社群并保持社群生活的有序谐和性。文章以“批判精神”揭明道家的基本价值立场。在已被现代过分噪杂的响声遮蔽的当今,重新释译三家,便成为本书标题所示的:寻找心灵的故乡!

儒道释三家学术旨趣探索-冯达文文集(第7卷)·学思之路

童年时生活在穷乡僻壤里,总想有朝一日进到城市,享受一回繁花似锦的精彩时光。

少年时考入县城中学,那里的街道店铺多了许多。但是,我和不少同学是从乡下背来柴米自己做饭的,还变不了城里人。学校的油灯已经换为电灯。电灯也总是一闪一闪的,不仅没有五光十色,倒是把眼睛弄近视了。

青年时来到广州读大学,开始感受都市的气息了。但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广州其实也没有蜕“土”。高楼希少,汽车不多。中山大学还住在乡下,过去江北才叫“去广州”。北门的珠江水清清澈澈,还可以娱嬉于中。我们就曾多次游到对岸的二沙村头。

来到中年,人人响往的现代化进程才迎面扑来。也不知道从那里冒出那用之不竭的财力人力,一座座高楼大厦密密麻麻拔地而起,一条条高架路轨穿过街过巷飞驰而过,白天黑夜川流不息奔波着忙碌的身影,耀眼的彩色,喧闹的声响,灰蒙蒙的天空,加上报纸、网络、电视编织的各种流行色,和已经被娱乐化的世界从不间歇的选举竞技……

无疑,现代化的巨足,正在(已经)踏遍山河大地,现代化的时尚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在在处处。

人们再也离不开它了!

可是,人们虽然越来越离不开它,却又越来越抗拒它。要知道人是何等异类的动物。以往苏格拉底力图以“理性”标识这种动物的独特性,后来卡西尔意图以“创造性”揭示这种动物的优越性,但那都是从人面对外部世界的角度去讲的。其实人的异类性更在人的内心世界中。你看,多少人已经害怕城里的忙,而回味着乡间的闲;多少人已经厌恶城里的闹,而怀念起乡间的静;多少人无法忍受城里的冷漠,而眷恋起乡间的亲情;多少人已经难以承载城里的烦杂,而牵挂起乡间的简单……诚然,现代化让我们在“物”的方面得到了许多,却又在“心”的方面失去了许多。

特别是,当着现代化的脚步越往前走,每个个人被各种“卡”驱使着不得不越来越工具化与功利化且堕入与他人的无休止的生死搏杀,整个人类被永不满足的占有欲操控不得不去疯狂掠夺自然而又不得不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毁灭性报复。在这个时候,我们再也不能够不可以反省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困境,当然也包括作为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与力量驱动的人毫无禁忌地向自然索取的人的主体性观念,以及把个人与社群、这一代人与社会历史切割开来而被过分张扬的人的个体性(个人权利、个人欲望、个人意志)的问题。而借这种反省,我们得以重新回归曾经一度远离而去的古代圣贤对人心人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洞见。这些洞见曾经点拨过一代一代人,如何可以融入社群、亲近自然,通过融入社群、亲近自然,找回亲情,找回闲暇,简单与安静。更且,依持于圣贤们为这种回归开立的形上架构,我们乃至可以重新接近普遍与永恒。(www.daowen.com)

必须说明的是,古圣贤们面对的,可能是同一的社会大变局,但是他们切入与处理问题的角度却不一定是同一的。既然如此,各家便都不免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因之,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所有的提法都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他们的意义不在于没有任何不足,而在于他们的问题意识与解释方式,恰恰从不同向度开显出具有超越性的人生价值和可以为后人提供多样性的选择。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每走过一个时期,人们都要重新回到他们那里;后人曾经作出的对他们的每一轮批判,不仅没有把他们扫去,反倒使他们获得更丰富的含蕴与更鲜活的意义。正是在这里,我们体现了他们的价值永恒。

本书收集了个人多年来撰写的三组文章,或许就可以说表述了对古圣贤不同理路、不同价值取向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肯性评点的基本立场。

第一组探寻儒学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入世承担”为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从“世间日常情感”出发,这是儒学与别的学派、别的宗教甚为不同的一个立足点。世间日常情感蕴含有理性与信仰两个维度汉唐儒学展现与丰富了信仰的维度,宋明儒学展现与丰富了理性的维度。在理性与信仰之间保持平衡与张力,营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特征。“发乎情,止乎礼”的心理结构使每个个人得以融入社群并保持社群生活的有序谐和性。

第二组探寻道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批判精神”揭明道家的基本价值立场。这种批判精神实出于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悲情意识:社会与文化的“进步”是以人向工具化与功利化的沉落为代价的。人之被工具化与功利化则把个人与他人、人类与自然拖入无休止搏杀的漩涡中。老子“小国寡民”的梦想守护的正是回归自然,回归简朴、恬淡、宁静的生命情趣与精神诉求。

第三组探寻中国佛学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化去我执”标识佛禅的价值指引。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发生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我”的问题,佛教以“缘起性空”证入“无我”,禅家以“念念不住”使心灵不至滞着,由之人才得以从重重束缚中剥离出来,挣来一份活泼与自由。

个人的三组文章,谈不上有多么的深刻、许多的创见,与众不同处只在能够平情地面对三家各自开示的价值。以往许多学者常常守住一家而贬斥他家,在我的理解中,三家都有着共同的愿境:守望者心灵的纯真与洁净。在已被现代过分噪杂的响声遮蔽的当今,重新释译三家,便成为本书标题所示的:寻找心灵的故乡

仅以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