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加强口语教学实质上是交际教学的一种体现。因为,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获得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而这种交际必定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为此,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弄清习语的文化内涵,对增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是为了以英语为媒介参与不同社会文化集团之间的科技、文化、知识、情感等的交流。而加强口语教学实质上是交际教学的一种体现。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因为,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获得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而这种交际必定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也必须同时培养其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中要不断地给学生输入一定量的所学语言的文化知识,营造文化氛围,要求学生不断地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正确理解不同时间、地点、说话人的话语意涵,达到在多元文化中正确运用英语交际的目的。为此,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营造文化氛围,输入文化知识,重视文化实践

(1)强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在口语教学中,通过输入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交际礼节、传统节日等知识,使学生对有关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

(2)掌握一定量的习语:习语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不仅难于理解,更难于运用。能否正确使用习语往往是一个人语言水平高低的标志。在口语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背诵一些教科书上的习语,还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外文原著、电影、电视节目中的口语,并将这些习语跟汉语习语有相针对性地比较,以加强这些习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同时,让他们了解有些习语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可译性;有些习语因中西文化的思维差异,所指事物喻体不同,联想不一样而产生字面意思相差甚远而实际意义接近的情况。弄清习语的文化内涵,对增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组织情景对话,感受文化氛围:一般来说教师可给学生提供 topics并设置情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进行情景会话。也可模仿录像中的会话,对其中的一些习惯表达作出说明,并事先提供一定的表功能意念的句型。可在口语课上带领学生排练英语节目,让他们沉浸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中。语言文化实践不仅可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和表演能力。

(二)注重文体学习,了解言语风格

文体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使语言交际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语言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它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语言基本功,还与一些非语言因素密切相关,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交际背景、场合、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等。这些非语言因素对表达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文体学非语言因素与文体风格对口语表达所产生的影响。(www.daowen.com)

(1)文化修养与言语风格: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能无止境地发掘语言中存在着的无限的表达方式,他可根据交际目的、对象、内容等随机应变,做到言辞得体。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这种语言上的应变能力,教会他们有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语言中已被固定下来的表达方式,或将自己母语文化中一些贴近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模式运用进去,教会学生慎重选择话题,培养其思维与表达的逻辑性,提高其文化修养。

(2)年龄、性别与言语风格: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其言语风格当然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向学生指出,哪些属于儿语,哪些属于成人用语,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使用禁忌语方面是有性别差异的。

(3)社会地位和职业与言语风格:我们都知道,教师对学生说话和学生对老师说话,在字句斟酌上和语气方面是不尽相同的。社会地位高的人用词文雅,而社会地位低的人用词通俗,不同职业的人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说法。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向学生区分这些词的用法,并让学生自己在理解了这些词的使用规则后,视情况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

(三)注重语音语调对交际的影响

要进行交际,首先要知道信息的传播和输入所依靠的基本单位——单词及其发音方式。如果辨识单词读音有困难,交际则根本无法进行。

语音部分的内容,除了长短音、重音外,还有语流切分。语流切分是指人们在讲话或交流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依据形成和表达思想的现实需要以及语言结构特点,将句子分成各种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时,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在交流时往往带有各种感情,形成语调。每当话语中意思告一段落时,可以或应该出现停顿,这就是语意停顿。

很多情况下,学生常常感到奇怪,自己的发音虽然正确,但总觉不够味,语流呆板、平淡。于是有的学生盲目模仿,结果形成一些不伦不类的“自造”腔调。其实,句子的语调在交际中因感情、态度、目的不同变化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在表达各种情绪和意图时所用的语调。恰当的语调可以使对方觉得语流自然,富有节奏。为了增强“听”的效果,在长句处理中,还应有停顿。停顿位置不同也会引起句义上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