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实践模式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实践模式探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化和现实化原则生活化和现实化原则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联系现实、表达生活、学以致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任务和学习。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比例严重失衡:教学大纲缺乏明确系统的跨文化细目,教师授课过程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等纯语言项目。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实践模式探究

结构模式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即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实践模式则提出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致力于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基本原则

(1)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

文化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跨文化涉及不同文化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大学英语教材应系统合理地编排文化内容,增加文化信息的比例,避免残篇断简; 文化教学系统地结合语言和文化,使其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涵养,能够系统讲授文化知识,传授哲学理念、宗教思想等深层文化知识,提供完整的跨文化图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由易及难、从微观到宏观了解文化事件、文化背景等浅层文化知识,保证大学四年文化学习不断线。系统性、综合性原则是关系到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有利于应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避免单打一导致的不平衡性。

(2)动态性和持续性原则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集合体(楼中平,2007:74),社会发展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内部关系也相应变化。跨文化教学的动态性和持续性主要表现为:丰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结构研究,适时增加新的构成要素并调整结构内部关系,更新完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策略(涉及教师跨文化知识的动态更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动态认识和关注、师生之间动态和谐关系的发展、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网络技术的升级改造、文化测试方式的演变等),体现社会动态和跨文化动态的结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任何形式的跨文化培训都不可能穷尽一个文化的所有内容。因此文化同化和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没有终点,应该是一项终生事业(张红玲2007:59),可见跨文化能力提高需要持续努力。大学时期的跨文化学习应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应该学习不同的跨文化知识,进行不同的跨文化实践,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测试标准,持续推进跨文化教学改革。

(3)生活化和现实化原则

生活化和现实化原则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联系现实、表达生活、学以致用。社会在发展,语言和文化也随之变迁,大学英语教学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气息,不断更新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已经反映了“生活化和现实化”的趋势,这点在作文题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Create a Green Campus”和“How Should Parents Help Children to Be Independent?”。联系生活和现实进行语言文化教学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亲近感、认同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www.daowen.com)

(二)主要策略

(1)实施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工程,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任务和学习。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教师应该融会中西文化。根据夏纪梅(2002:38)的调查,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忽略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是实现跨文化目标的先导因素和基础环节,提高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工程的中心任务,关系着跨文化教学思想的贯彻、跨文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跨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1971年5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以“迈向文化多元的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主题的会议提出,大学和教育学院应造就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师范教育的多元文化进程。国内教师跨文化研究和实践较少,语言功底仍然是判断大学英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导致教师缺乏系统的跨文化知识、明确的跨文化教学目标和丰富的跨文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偏重外显的文化信息和静态特征,忽视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动态特征。美国教育界曾提出完善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学习、发展和参与”三阶段模式,侯瑞君(2003)、李俊芬(2006)和张红玲(2007)等也提出了提高教师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跨文化能力培养是渐进的、多渠道的和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明确规定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宏观指导教师跨文化综合能力的提高,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师资跨文化能力评价体系,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中外文化交流机会,教师自身也需要提高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认识,掌握跨文化教材编选、教法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2)平衡语言和文化,突出导向功能。Fries(1927)指出,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标全然无关的事情,而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不懂文化规则和模式就不可能真学会语言。例如英语句子“To offer him money is to carry coals to Neweastle.”中“carry coals to Neweastle”的意思是“多此一举”;若不知道纽卡斯尔市是英国著名煤都这一文化背景,就可能将这一词组误解为“送煤去纽卡斯尔”。1996年美国修改了全国性的外语教学大纲,确定了文化的核心地位。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比例严重失衡:教学大纲缺乏明确系统的跨文化细目,教师授课过程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等纯语言项目。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增补文化因素细目表,指导跨文化教学(刘爱真,2001);教材应成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充实跨文化内涵,纠正纯语言性偏向,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巧设计课后习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和文化讲授课文,用文化阐释语言,解决跨文化交际难教和难学的问题,克服学生单纯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等的不足,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步提高。

(3)比较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文化比较的缺失(肖龙福等,2010)。英语文化、汉语文化学习和英文化比较同时进行,能够揭示英语文化的深层内涵,进一步理解汉语文化的本质特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化素养的教学要求就包括“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缺少相关规定,教材更是缺乏汉语文化信息。教师需要克服教学大纲的局限,寻求文化共性,发现文化差异。学生应该熟悉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例如,“红”在中国人心目中表示喜庆、幸运等;而英语中的“red”多意味着危险、气愤等。教材的编写应中西方文化并举,适当增加汉语文化知识,这对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可使学生的中国文化水平和英语文化平同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制约并不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而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不了解(杨学云,2010:128)。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比较中西文化,关注中西文化的联系,克服跨文化障碍

(4)教材结合英语新闻,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凸显出英语教材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英语新闻的来源渠道多样,具有时新性、广泛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超越了传统文化的视野,有助于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敏感性,乐意接受并讨论国际上发生的事情,英语新闻便成为沟通课本和现实、联系课内和课外的良好渠道。英语新闻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教师应因材施教,适当选取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认识水平的新闻材料,最大限度地反映时代文化。例如采取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及课堂典型讲解的方式,介绍英语新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例如英语新闻能向学生提供“What Now for al-Qaida after Death of bin Laden?”“Europe Economic Recovery Setback”等文化信息。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英语新闻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缩短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距离,实现从考试型语言学习模式到应用型语言学习模式的转变。实践证明,教材结合新闻能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使学生既能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又能获得课外语言文化知识。这样英语学习也就能变得新鲜生动。

(5)引入文化测试,形成常规、完善的跨文化评价体系。测试和评价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的发动机(Lange,1999:153)。文化测试是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测试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关注意识,是正确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复杂性和文化理解的主观性决定了文化测试与评估的艰巨性,因此文化测试的研究和实践是文化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文化测试的内容是什么?文化测试的方法是什么?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语言测试学者valette的文化测试模式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成熟的文化测试模式(王振亚,2005:264)。张红玲是国内研究跨文化测试的主要代表人物。她系统地研究了文化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认为文化测试内容包括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和交际技能3个层面并针对不同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文化知识测试采用填空、选择、正误判断等客观题形式,全面、系统地体现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水平;情感态度测试和评价最难,宜采用社会距离等级法、语义级差法和跨文化发展模式等方式;交际技能(文化行为)采用笔试(设置模拟现实的任务要求,学习者书面回答)或直接观察学习者真实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作品集文化评价法是对学习者文化学习过程中知识、情感和技能发展情况综合的、人性化的评价方法(张红玲,2007:294-313)。跨文化教学的测试和评价必须结合语言测试和评价,必须适应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动态需要,必须符合学生文化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必须形成常规,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并制定符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文化测试内容、测试程序、测试标准和测试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