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上看,两者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关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换句话说,语言能力只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
(二)在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中,语言能力是基础
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范畴,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语言”和“言语”一方面相互区别,另一方面又互相联系。语言能力不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形成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基础,就达不到言语的正确性,更谈不上言语的得体性。
(三)从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看两者之间关系
一个人习得一种语言,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内化和外化过程:
(1)通过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基本技能。接着是语言技能的内化,转化为语言能力,这样的语言能力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巩固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语言能力叫作临时语言能力。
(2)临时语言能力的外化,转化为交际能力。
(3)交际能力的内化,转化为永久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语言能力是全面的、巩固的语言能力。
(4)永久的语言能力是永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外在形式。
(四)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能力基础上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1)获得外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
从以上几个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获得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①掌握外语的文字、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系统及语言基本技能并使其内在化。(www.daowen.com)
②懂得在特定的交际环境,如何正确而得体地运用外语。
③具备用外语进行社会交际所必须具备的有关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在以上三项条件中,①项指获得语言能力的条件,②项和③项指在语言能力基础上获得交际能力的条件。
(2)语言交际的过程
语言学习者是怎么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并获得交际能力的呢?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语言交际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说写者一方通过语言发送信息,听读者一方通过语言媒体接收信息,互相发送,互相接受,达到交流思想,互相理解对方的目的。如果把语言交际的过程加以分解,可以分解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编码。说写者为了表达某种意思,必须在语言中寻找适当的词语,并按语法规则把这些词语编排起来,按语音规则表达出来,组成正确的句子或者话语。语言本身并不是话语,它只是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可能性,还不具备现实性。要实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就必须对语言材料、规则等进行选择。言语表达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根据交际任务和语境(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条件)对语言形式的选择过程(这涉及表达者的语用能力即社会语言能力、交际对策能力和话语能力)。语言系统为言语表达提供丰富多样的同义形式,言语表达活动就是对这些同义形式的最积极、有效的选用。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对语音形式的选择(例如使用什么样的重音、轻声、语气和语调),对词语的选择(例如使用同义词的中性词还是使用褒义词或贬义词,使用口语词还是使用书面语词),对句式的选择(例如使用一般句式还是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式,是否要达表示礼貌以及要表达的礼貌的程度等),对语体的选择(例如使用口语体还是书面语体)和对应对方式的选择(例如直接表示还是间接表示,是委婉地表示还是生硬地表示,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谈话)等。
第二:传送。就是信息从说写者向听读者传送的中间环节。语言形式一旦输出,语义内容就随着语言形式通过媒体传向听读者一方。这个过程需要排除各种干扰,使语言的信息度保证不变,否则听读者将无法辨认。
第三:接收。语言形式通过媒体传送到听读者那里以后,听读者接收器(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开始接收。接收器必须具备正常认知语言形式的能力,否则即使编码正确发送,传递无误,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仍然不能实现。
第四:译码。听读者经过认知、辨识,把语言形式还原为语义内容,从而理解说写者编发的信息。如果译码失误,必然影响对语义内容的正确理解。听读者的理解是指根据表达者说出的话语和写出的文章理解表达者的思想感情的逆向言语活动,听读者要想领会表达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掌握言语成品所使用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组合规则、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语言表达技巧,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他甚至要利用语言所具有的多义性对言语信息进行有意的婉曲表达。在前面已说过,在进行语言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单位就是话语,而话语的意义一般可分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语言意义,即静态的语言表层语义,包括词汇意义(逻辑意义)、语法意义(结构意义)。这种静态的语言意义可以脱离语境和语用主体进行抽象概括,它的意义常常是一般的,它是语用意义的基础。语用意义即语言动态的深层意义。它除了语言的表层意义之外,还必须同语用主体——人的主观意图、情感态度以及语境等外部因素相联系,才能明确其真实的含义。可见,一个人必须具备较扎实的语言能力才能理解静态的语言表层意义,必须具备综合性的语言交际能力才能理解语言动态的深层意义。能不能正确地理解话语的表层意义是语言能力方面的问题,而能不能理解话语的深层意义是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语用意义要以语言意义为基础,语言交际能力也应该以语言能力为基础。
(3)功能—结构—文化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交际系统又可以分为话语实体、语用主体和语境条件三部分。话语实体有结构形式、语义内容、语体、文体的不同。语用主体是交际双方,又分别有生理心理机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各种知识、个性等各种条件的差异,而语境条件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在交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学习者是语言交际的主体,既要以语言能力作为基础,也要掌握语用能力和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因素,语言和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外语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必须贯彻“功能—结构—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必须认识到在三方面的结合中,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是内涵。这三方面概括了外语教学的内容,而这三者的结合又体现了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原则。
总之,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外化。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能力基础上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语言学习者要想有效地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先获得语言能力,然后才能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语境,即特定的场合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必须学习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