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以句型练习和常规练习为主,其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科德指出这样教出的学生只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说话规则”。所以,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开始寻求语法规则和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来看,这一思路更符合社会对外语教学的需要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我国的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以句型练习和常规练习为主,其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强调“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科德指出这样教出的学生只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说话规则”。这里的前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能力,而后一种能力才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即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语法教学过于抽象,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应付自然的语言交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口语和听力训练,学生得不到听说训练,口头交际能力差;过于追求语法的精确性,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既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也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外语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把英语语法教学从单纯的语法知识传授和孤立的句子练习,转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上来,是摆在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还需探索的课题。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那么,对一个句子的组成和对一个句子的解释就应该是编码和解码两个不同的过程。在语法教学中,对一个句子进行语法分析,都必须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来进行阐明。虽然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语法分析都有其价值,但也都有其不足的一面。因为,一个实现了交际目的的句子应该是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说话人在表达一句话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说什么,这里包含了一个交际意图。为了表达这一意图,句子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必定包含着某种语义关系,而这种语义关系应通过某一特定的句法并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对一个句子的理解,首先是从句子的语音或结构入手,分析词与词之间的各种意义关系,然后分析形式因素,建立命题,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这一理解过程属于一个解码过程。

编码过程是从意义到形式的结合,而解码过程则是从形式到意义的结合。语法教学是从编码进入还是从解码入手,是培养掌握语法知识,考试过关、过级人才,还是培养既懂得语法知识,又有交际能力的人才,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是当前我们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www.daowen.com)

所以,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开始寻求语法规则和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的大多数英语语法教学还是从形式到意义这一解码分析思路,以句法为基础,分析句子的词语与词语之间按什么方式组合起来,彼此间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特点和关系,再进行语义分析。因此,教师的教学就是把英语当作进行法分析的“支离”的语言结构,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满足于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掌握和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语法教学不应是狭隘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应该是更广义的把语言作为工具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要达到这目的,语法教学更适合从编码过程入手,立足于语言表达和语言交际。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来看,这一思路更符合社会对外语教学的需要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