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语中PhrasalVerbs的同义转换

汉语中PhrasalVerbs的同义转换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词汇出源的不同,形成了语体上的差异。汉字的分合过程受到两条规律的支配。现代汉语中的例子:桃桃子,月月亮,砖砖头,虎老虎,忧忧愁,中国中,日本日,彗彗星,木木星……汉语动词中也存在上述1=1×1的同义对应关系,且语体上的特征与英语十分相似。汉语的动词同样也可以以其构成形式反映使用的频率和正式程度。

汉语中PhrasalVerbs的同义转换

英汉动词系统中有一组对应的同义词,用符号公式表示为:1=1×1(式中,1代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1个意义单位)。侯维瑞(1988:50)在《英语语体》一书中讨论“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比较”时指出:英语的动词也可以以其构成形式反映使用的频率和正式程度。不少单个动词常常有一个短语动词与之相对应。

这两种不同语体的词虽然在词义上有对应关系,但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一般说来,短语动词具有朴素、亲切的感情色彩,而单个动词具有比较精确严格的词义范围。据T.McArthur和B.Atkins(1980:5-6)研究,短语动词主要由源于Anglo-saxon的简单的单音节动词构成,而与其词义相对应的单个动词通常源于古典语言的动词(Verbs of Classical Origin)。

由于词汇出源的不同,形成了语体上的差异。M.Celce-Murcia和D.LarsenFreeman(1983:310)认为:短语动词乃是英语口语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掌握它就讲不了或听不懂会话或非正式语体的英语。汉字的分合过程受到两条规律的支配。其中一条规律是:同义在单音词和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两种语言符号之间来回对转。这种对转可以概括为如下演算横式:a↔ab(式中,a代表单音词,ab代表复音词)。这种情况从殷商时代到现在一直如此。先秦时期的例子:虞↔有虞,虎↔於菟,巨↔不可,耳、尔↔而已,盍、曷↔何不,尔↔如是,只↔之矣,须、胥↔须臾、斯须,茨↔蒺藜……现代汉语中的例子:桃↔桃子,月↔月亮,砖↔砖头,虎↔老虎,忧↔忧愁,中国↔中,日本↔日,彗↔彗星,木↔木星(如“彗木相撞”)……(www.daowen.com)

汉语动词中也存在上述1=1×1的同义对应关系,且语体上的特征与英语十分相似。从《石壕吏》(杜甫)中一些动词的使用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词汇出源的不同,形成了语体上的差异。汉语的动词同样也可以以其构成形式反映使用的频率和正式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